宝宝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19 11:08
发布于 2025/06/19 11:08
宝宝肠梗阻可能由先天性肠道畸形、肠套叠、肠道炎症、粪石堵塞、肠粘连等原因引起。
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闭锁、肠旋转不良等,是新生儿期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这类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导致肠道结构异常,食物或消化液无法正常通过。患儿往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后需密切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肠套叠多见于3个月至3岁婴幼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发病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关,导致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或复发者需手术治疗。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的常见原因,及时就诊至关重要。
肠道炎症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引起肠壁水肿增厚,导致肠腔狭窄。这类患儿常有发热、腹泻、血便等表现,严重时出现肠穿孔。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粪石堵塞常见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或饮水量不足的幼儿,粪便在肠道内过度干燥形成硬块。患儿表现为排便困难、腹胀、食欲下降。可通过开塞露通便或生理盐水灌肠缓解,平时需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顽固性便秘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
肠粘连多继发于腹部手术、腹膜炎或外伤后,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肠管扭曲或受压。患儿有间歇性腹痛、呕吐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症状常反复发作。轻度粘连可通过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粘连需手术松解。
预防宝宝肠梗阻需注意科学喂养,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定期体检排除肠道发育异常。出现持续性呕吐、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母乳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婴幼儿辅食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对于术后患儿,需按医嘱进行肠道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进食难消化食物。
上一篇 : 肠梗阻引起光吃饭不排便的原因
下一篇 : 经常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