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肾病
发布于 2025/06/28 16:46
发布于 2025/06/28 16:46
反流性肾病是指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或肾脏,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可能与先天性输尿管异常、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反流性肾病主要与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结构异常有关,先天性输尿管壁内段过短或缺失会导致尿液单向阀门功能失效。继发性因素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引起的局部水肿,以及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长期反流可引发肾盂内压力升高,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肾脏病理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皮质变薄等结构改变,显微镜下表现为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反复感染时可见肾实质瘢痕形成,晚期可能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儿童患者常见肾脏发育不良伴囊性改变。
婴幼儿多表现为反复发热性尿路感染、排尿哭闹或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常见腰背部钝痛、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夜尿增多等肾功能不全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慢性肾脏病体征。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确诊反流分级的金标准,超声可评估肾脏形态和瘢痕情况。核素肾动态显像能检测分肾功能,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感染或肾损伤。膀胱镜检查适用于解剖结构异常的评估。
轻度反流可采用预防性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中重度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外科矫正,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用缬沙坦胶囊等RAS抑制剂。所有患者均应保持每日充足饮水量,避免便秘和憋尿。
反流性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儿童应每半年进行超声随访。日常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咖啡因等膀胱刺激物。存在排尿功能障碍者需进行膀胱训练,建议使用坐便器时双脚踏稳以改善排尿效率。出现发热或腰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
上一篇 : 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下一篇 : 预激综合征不治疗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