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房间隔缺损症

发布于 2025/06/29 05:14

心房间隔缺损症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指左右心房间的间隔组织发育不全导致异常通道。主要有继发孔型缺损、原发孔型缺损、静脉窦型缺损、冠状静脉窦型缺损、混合型缺损五种类型。

1、继发孔型缺损

继发孔型缺损是最常见的类型,缺损位于卵圆窝区域。可能与胎儿期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小型缺损可能自然闭合,中型缺损需介入封堵术治疗,常用封堵器如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2、原发孔型缺损

原发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常合并二尖瓣裂缺。与胚胎期心内膜垫融合障碍相关,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通过心脏彩超评估缺损大小,多数需要外科手术修补,术中需同期处理二尖瓣病变。

3、静脉窦型缺损

静脉窦型缺损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多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由于胚胎期静脉窦发育异常所致,典型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紫绀等症状。诊断依赖心脏CT或MRI,通常需要外科手术矫治,术中需重建肺静脉回流通道。

4、冠状静脉窦型缺损

冠状静脉窦型缺损较为罕见,表现为冠状静脉窦顶部缺失。与胚胎期心脏静脉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可能伴随心律失常、肝大等症状。需经食道超声确诊,治疗多采用外科修补术,术中需注意保护传导系统。

5、混合型缺损

混合型缺损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解剖类型,病情通常较为复杂。可能由多因素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包括明显紫绀、杵状指等。需多模态影像评估,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可能需分期手术矫治。

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心脏功能。饮食需保证充足营养但控制钠盐摄入,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抗凝治疗,避免潜水等可能造成气体栓塞的活动,妊娠前需经专业评估心脏耐受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