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厌食症
发布于 2025/06/29 15:03
发布于 2025/06/29 15:03
小儿厌食症是指儿童长期食欲减退或拒绝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的进食行为障碍,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家长过度强迫进食或用餐环境紧张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抵触情绪。建议家长采用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追喂、哄骗等行为,可尝试将食物制作成趣味造型以增加儿童兴趣。若伴随排便异常,需排查是否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家庭关系紧张、入学适应不良等心理压力可能引发厌食行为。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情绪变化,避免在餐桌上批评教育。对于因焦虑导致的厌食,可通过游戏治疗改善,必要时需心理科介入。
锌元素缺乏会直接影响味觉敏感度和食欲中枢功能。经医生确诊后,可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甘草锌颗粒等制剂,同时增加贝壳类、红肉等富锌食物摄入。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餐后腹胀腹痛。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改善消化功能,需完善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引起代谢异常性厌食。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确诊甲减需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家长应记录儿童每日饮食日记,优先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山药小米粥等。避免餐前1小时进食零食饮料,保持适度户外活动。若体重持续下降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须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系统检查。通过建立规律的进食习惯联合针对性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