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耳聋的原因揭秘 认识耳聋的10大病因
发布于 2025/07/02 11:08
发布于 2025/07/02 11:08
耳聋可能由遗传因素、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药物毒性、年龄增长、耳部外伤、耳垢栓塞、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部分耳聋与基因突变有关,如GJB2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耳聋。这类患者通常在出生时或幼年即出现听力下降,可能伴随前庭功能障碍。对于遗传性耳聋,目前可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改善听力,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会导致噪声性耳聋,常见于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初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全频听力损失。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防噪声耳塞、减少暴露时间,已发生听力损伤者可考虑助听器干预。
中耳炎、外耳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传导性耳聋。急性感染期可出现耳痛、耳闷、耳鸣等症状,慢性感染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治疗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耳毒性药物可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用药期间出现耳鸣、眩晕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
老年性耳聋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主要与耳蜗退行性变有关。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逐渐影响言语识别能力。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适时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头部外伤、气压伤等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听骨链中断或内耳损伤。外伤后突发耳痛、耳鸣、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鼓膜穿孔较小者可自愈,严重损伤需行鼓膜修补术或听骨链重建术。
外耳道耵聍积聚可完全阻塞耳道,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耳闷、耳鸣,可能伴发外耳道炎。处理需由医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取出,切忌自行掏挖以免损伤耳道。
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痉挛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单侧听力骤降、耳鸣、耳闷胀感。急性期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
听神经鞘瘤生长会压迫听神经,导致进行性听力下降伴耳鸣。早期表现为单侧高频听力损失,后期可能出现平衡障碍。确诊需进行MRI检查,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疗等。
内淋巴积水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和耳鸣。听力损失初期以低频为主,后期发展为全频下降。治疗可使用倍他司汀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可行内淋巴囊减压术。
预防耳聋需避免接触高强度噪声,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及时治疗耳部感染。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听力检查,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用力擤鼻、不当挖耳等行为。合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助于延缓老年性耳聋进展。对于已确诊的听力障碍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并进行听觉康复训练。
上一篇 : 耳石症自己复位可以吗 耳石症如何复位
下一篇 : 扁桃体化脓能吃水果吗 扁桃体化脓吃水果禁忌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