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要做什么检查什么

发布于 2025/07/26 13:08

口腔检查通常包括视诊、探诊、叩诊、触诊、影像学检查等项目,主要用于评估牙齿、牙龈、黏膜等口腔健康状况。常见检查主要有口腔内窥镜检查、X线检查、牙周探诊、龋齿检测、唾液检测等。

1、口腔内窥镜检查

口腔内窥镜检查通过高清摄像头观察口腔内部情况,能够发现牙齿表面裂纹、早期龋齿、牙龈炎症等问题。该检查无创无痛,可清晰显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或溃疡性病变。对于舌下腺导管结石、口腔白斑等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检查前需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干扰视野。

2、X线检查

口腔X线检查分为根尖片、全景片和CBCT三种类型,可显示牙齿隐裂、根尖病变、颌骨囊肿等肉眼不可见的病变。全景片能观察全口牙列及颌骨结构,CBCT则提供三维影像用于种植牙规划。孕妇需告知医生情况,检查时须佩戴铅防护围脖减少辐射暴露。

3、牙周探诊

使用刻度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正常值为1-3毫米,超过4毫米提示牙周袋形成。检查时会记录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评估牙周炎严重程度。重度牙周炎可能伴随牙槽骨吸收,需结合X线检查确诊。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使用牙线以免影响出血判断。

4、龋齿检测

采用激光荧光检测仪或染色法发现早期龋坏,能识别牙釉质脱矿形成的白垩斑。邻面龋可通过咬翼片X线确诊,深龋需测试牙髓活力判断是否累及牙髓。儿童可配合使用龋易感性检测试剂评估唾液缓冲能力,预测未来患龋风险。

5、唾液检测

收集非刺激性唾液检测pH值、流速和缓冲能力,数值异常可能提示口干症或龋齿高风险。部分检测可分析唾液中的特定蛋白标记物,辅助诊断口腔扁平苔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前1小时需禁食禁饮,避免剧烈运动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建议每年进行1-2次常规口腔检查,吸烟者或糖尿病患者应增加检查频次。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可降低龋齿风险。发现牙龈出血、口腔溃疡长期不愈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尖锐物品自行处理口腔黏膜病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口腔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