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12 13:21
发布于 2025/07/12 13:21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增加、遗传因素、胎盘激素影响、肥胖、年龄偏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
妊娠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孕妇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增长过快等症状。需通过低升糖指数饮食和餐后散步改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控制血糖。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患病概率较高,可能与基因缺陷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有关。建议孕前进行糖耐量筛查,孕期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若出现视力模糊或皮肤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胎盘分泌的人胎盘催乳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孕中晚期激素水平达高峰时易引发血糖升高。表现为餐后血糖波动大、易疲劳等。可通过分餐制、选用全谷物主食调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控制晨间高血糖。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30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堆积还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这类孕妇需严格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基础血糖控制。
35岁以上孕妇胰腺功能逐渐衰退,叠加妊娠代谢负荷更易出现糖耐量异常。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尿路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建议孕早期开始监测血糖曲线,必要时使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配合膳食纤维补充剂调节。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三餐两点进食模式,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粗粮,每日摄入绿叶蔬菜不少于300克。适宜进行孕妇瑜伽、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自测血糖需涵盖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共7个时间点,血糖记录本需定期交由产科医生评估。出现持续高血糖或酮症症状时须立即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