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发布于 2025/07/10 15:36
发布于 2025/07/10 15:36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是一种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输尿管局部管腔狭窄导致尿液引流受阻。该病可能由胚胎发育异常、输尿管肌层发育不良或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引起,通常通过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或CT尿路成像确诊。
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障碍可能导致输尿管壁结构异常,形成先天性狭窄。这类狭窄多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可能伴随肾积水。早期可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缓解梗阻,严重者需行肾盂成形术。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利尿性肾图评估肾功能,必要时采用输尿管镜探查。
输尿管平滑肌层发育不全或排列紊乱会导致蠕动功能障碍,形成功能性狭窄。这类病变常见于输尿管中下段,可能引起反复尿路感染。治疗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定期超声监测肾盂分离程度很重要。
输尿管壁纤维组织异常增殖可造成器质性狭窄,多发生于输尿管膀胱连接处。这类狭窄可能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表现为排尿后腰痛。诊断需结合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轻度病例可采用输尿管扩张术,重度需行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呋喃妥因肠溶片防止感染。
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可能导致继发性狭窄,常见于肾下极血管跨过输尿管处。这类患者多有间歇性肾绞痛,利尿期加重。血管三维重建CT可明确诊断,治疗首选腹腔镜下血管离断术。术后需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
约20%病例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如重复肾、输尿管囊肿等。这类复杂病例需个体化治疗,可能联合应用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长期管理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憋尿和剧烈运动。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柑橘类水果预防结石。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观察期间出现发热、血尿或腰痛加重需立即就诊。婴幼儿患者家长要记录排尿次数和尿量变化,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上一篇 : 尿道口里面有溃疡发白
下一篇 : 输尿管发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