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满意的基本标准
发布于 2025/07/06 11:36
发布于 2025/07/06 11:36
血糖控制满意的基本标准是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不同人群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目标值。
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范围,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0.0mmol/L。这一标准能有效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同时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监测时应注意血糖仪校准及采血规范,指尖血检测结果可能比静脉血高10%-15%。对于病程较短、无严重并发症者,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检测一次,控制在6.5%-7.0%可显著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日常需记录空腹、三餐后及睡前共5个时间点血糖,发现连续3次超标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空腹血糖可放宽至5.0-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mmol/L。这类人群低血糖风险较高,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可设定为7.0%-8.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应≤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儿童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需个体化,青春期前糖化血红蛋白目标为7.5%-8.5%,青春期后参照成人标准。
血糖达标同时要关注波动幅度,日内血糖波动应小于4.4mmol/L。建议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病变评估。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0,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每日膳食纤维摄入25-3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血糖稳定。
上一篇 : 2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
下一篇 : 空腹血糖几点钟测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