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发生的原因有什么
发布于 2025/08/19 11:30
发布于 2025/08/19 11:30
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眼部外伤、代谢性疾病、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敏感、色彩辨识度下降等症状,需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体治疗。
晶状体蛋白质随年龄增长发生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这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成因,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早期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延缓进展,如减少强光刺激、增加维生素C摄入。
先天性白内障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患儿出生时即存在晶状体混浊。可能与FOXE3、CRYAA等基因突变有关,需在婴幼儿期进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引发纤维蛋白渗出。外伤性白内障可能伴随虹膜粘连、青光眼等并发症,需在伤后3-6个月待炎症消退后手术。
糖尿病引发的糖代谢紊乱会使晶状体内山梨醇蓄积,导致渗透性水肿。此类患者白内障进展速度较常人快2-3倍,需同时控制血糖水平,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辅助治疗。
长期无防护接触紫外线B波段会产生活性氧簇,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高原地区及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佩戴UV400防护镜片可降低50%发病风险。
预防白内障需避免长时间强光照射,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检查眼底。饮食注意补充深色蔬菜水果中的叶黄素,适度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出现视物模糊加重、夜间视力显著下降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根据混浊程度选择超声乳化或飞秒激光手术方案。
上一篇 : 病毒性角膜炎会有后遗症吗
下一篇 : 一只眼睛模糊有层雾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