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D2聚体高是什么原因
发布于 2025/08/24 11:29
发布于 2025/08/24 11:29
骨折后D-二聚体升高通常与创伤后凝血系统激活、静脉血栓风险增加有关,可能由组织损伤释放促凝物质、卧床制动导致血流缓慢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排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骨折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会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并形成血栓。在此过程中,纤溶系统被激活以分解血栓,导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这种生理性升高通常在创伤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1-2周逐渐恢复。若患者合并肥胖、高龄或既往血栓病史,D-二聚体可能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病理性升高需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加上创伤本身的高凝状态,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当D-二聚体数值超过正常值4倍以上,或伴随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通过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D-二聚体异常升高。
建议骨折患者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等预防性锻炼,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定期监测D-二聚体变化趋势比单次检测值更有临床意义,若持续升高或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
上一篇 : 为什么要打封闭针
下一篇 : 为什么晚上睡觉老是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