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有哪些固定方式

发布于 2025/08/28 13:18

肱骨干骨折的固定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等。具体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使用绷带或弹性绑带进行外固定。操作简便且创伤小,但需定期复查防止移位。固定期间需避免患肢负重,通常配合三角巾悬吊保护。

2、石膏固定

常用于儿童青枝骨折或成人简单骨折。采用长臂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4-6周,需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石膏需塑形良好以维持复位,注意观察末梢血运,防止压疮。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3、夹板固定

适用于急诊临时固定或转运患者。使用预制的可调节夹板或自制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配合颈腕吊带制动。具有快速安装的优点,但稳定性较差,需尽快转为确定性治疗。固定时需垫好衬垫避免皮肤损伤。

4、外固定支架固定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通过经皮穿针连接外部支架实现稳定固定,便于伤口处理。需定期消毒针道预防感染,一般使用6-8周。可能出现针道松动、神经刺激等并发症,需密切随访。

5、髓内钉固定

适用于中段或长斜形骨折。通过髓腔内植入带锁钉实现轴向稳定,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手术需在透视下进行,可能发生肩关节撞击或桡神经损伤。术后1-2天可开始被动活动,6-8周后逐步负重。

6、钢板螺钉固定

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不连。通过解剖钢板实现解剖复位和刚性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需广泛剥离骨膜可能影响血供,存在内固定失效风险。术后需定期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通常12-18个月后取出内固定。

骨折固定后应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肿胀,遵医嘱进行手指屈伸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2周内避免吸烟及服用影响骨愈合药物,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饮食。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进度,发现固定松动、异常疼痛或皮肤发绀需及时就医。康复期应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