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容易和白血病混淆
发布于 2025/08/30 10:14
发布于 2025/08/30 10:14
容易与白血病混淆的疾病主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类白血病反应等。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中可能与白血病存在相似之处,需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性疾病,与白血病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或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表现。骨髓象检查可见造血细胞显著减少,无白血病细胞浸润特征。临床常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外周血可出现原始细胞增多,易误诊为白血病。患者多表现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可见病态造血现象。该病可能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通过基因检测鉴别。治疗可选用地西他滨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药物,必要时需输血支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与白血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相似。患者皮肤黏膜出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突出,但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无白血病细胞。常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脾切除术。
淋巴瘤尤其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侵犯骨髓导致血象异常,需与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患者常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等症状,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浸润。病理免疫分型是确诊关键,治疗需根据分型选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化疗方案。
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感染、肿瘤等刺激产生的骨髓过度反应,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易误认为白血病。多有原发病灶如肺炎、结核等感染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是重要鉴别点。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无须针对白细胞升高特殊处理。
出现贫血、出血、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至血液科就诊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需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铁元素。确诊前避免自行使用升高或降低血细胞的药物,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一篇 : 蚕豆病发病率高吗
下一篇 : 紫癜性肾炎会引起腹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