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周围脱位有哪些分型

发布于 2025/08/30 15:42

月骨周围脱位主要分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周围掌侧脱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和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四种类型。月骨周围脱位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腕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是月骨相对于周围腕骨向背侧移位,常由腕关节过伸性损伤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腕部剧烈疼痛、背侧肿胀及握力下降。X线检查可见月骨与头状骨对位异常。治疗需在麻醉下进行闭合复位,并用石膏固定4-6周,若复位失败或合并骨折则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2、月骨周围掌侧脱位

月骨周围掌侧脱位表现为月骨向掌侧移位,多因腕关节屈曲位受暴力导致。临床可见腕掌侧隆起、正中神经受压症状如手指麻木。CT扫描能清晰显示月骨移位方向。早期手法复位后需评估韧带损伤情况,严重者需韧带修复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

3、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指月骨脱位合并舟骨骨折,属于复杂性损伤。患者腕关节呈"银叉样"畸形,活动时伴弹响。MRI可评估舟骨血供及韧带完整性。治疗需优先稳定舟骨,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骨折,同时处理月骨脱位,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恢复腕部功能。

4、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

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常伴随桡骨茎突骨折,损伤机制为轴向暴力合并旋转应力。查体可见桡骨茎突压痛及腕关节不稳定。三维CT重建有助于判断骨折块移位程度。治疗需手术复位桡骨茎突骨折块并用微型钢板固定,同时修复月骨周围韧带结构。

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遵医嘱进行渐进式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可佩戴腕部支具保护,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及月骨血供情况。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骼修复。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防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