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崴脚了
发布于 2025/09/05 10:24
发布于 2025/09/05 10:24
崴脚可通过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淤血瘀斑、关节不稳、异常声响等方式判断。崴脚通常由外力作用、关节结构异常、肌肉力量不足、韧带松弛、运动姿势错误等原因引起。
崴脚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崴脚表现为钝痛或压痛,重度崴脚可能出现剧烈锐痛。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局部肿胀。肿胀通常在伤后立即出现,24小时内达到高峰,表现为患处皮肤发亮、皮温升高。
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是崴脚的重要表现。患者常主诉无法完成正常行走、跑跳等动作。检查时可发现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关节活动度下降。严重崴脚时可能出现完全不能负重的情况,需借助拐杖行走。
皮下出血形成的淤血瘀斑多在伤后24-48小时出现。轻度崴脚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青紫,重度崴脚可能出现大面积皮下淤血。淤血颜色随时间变化,初期呈紫红色,逐渐转为青黄色,最后消退。淤血范围可帮助判断韧带损伤程度。
韧带损伤会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患者可能感觉踝关节松动、容易再次扭伤。检查时可进行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阳性结果提示韧带撕裂。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崴脚的情况。
部分患者在崴脚瞬间可能听到弹响或撕裂声,这常提示韧带断裂。损伤后活动关节可能出现摩擦音或弹响,提示关节面损伤或游离体形成。异常声响结合其他症状可帮助判断损伤严重程度。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RICE原则进行处理。48小时内可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热敷、按摩和剧烈活动。若疼痛肿胀持续加重、无法负重或出现明显畸形,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骨折。恢复期可进行踝关节稳定性训练,穿戴护踝预防再次损伤。日常注意选择合适鞋具,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
上一篇 : 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怎么办
下一篇 : 3岁宝宝胳膊老是脱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