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前期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咽痛、肢体疼痛及胃肠道不适。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1-2周内出现,具体表现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程度相关。
1、发热:
多数患儿初期出现38-39℃中低度发热,持续1-3天。发热源于病毒血症期免疫系统激活,可能伴随面色潮红、精神萎靡。需区分普通呼吸道感染,若发热反复或超过40℃需警惕病情进展。
2、头痛:
病毒侵袭脑膜时可引发持续性钝痛,儿童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按头部。头痛常与发热同步出现,在平卧时加重,可能伴有颈部僵硬感,此为无菌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
3、咽痛:
约60%患儿出现明显咽部充血疼痛,吞咽时加重。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与病毒在咽部淋巴组织复制有关。该症状易与链球菌性咽炎混淆,但通常不伴扁桃体化脓。
4、肢体疼痛:
特征性表现为非对称性肌肉酸痛,多见于下肢近端肌群。患儿可能拒绝站立或行走,触摸肌肉时哭闹加剧。此症状预示病毒已开始攻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是瘫痪前驱征兆。
5、胃肠道不适:
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轻度腹泻,系病毒侵犯肠道神经节所致。粪便多呈稀水样,每日3-5次,与普通胃肠炎区别在于同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
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神经损伤。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减轻咽部刺激。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密切监测肢体活动度变化。所有疑似病例需立即隔离并上报疾控部门,确诊需依赖粪便病毒分离检测。疫苗接种是预防根本措施,我国现行免疫规划要求婴儿在2、3、4月龄及4岁时各接种一剂脊灰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