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持续腹痛,常见症状主要有痛经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月经异常及不孕。
1、痛经进行性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为继发性痛经,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逐渐加剧。异位内膜组织在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盆腔神经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严重时需卧床休息。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但需配合激素治疗抑制内膜生长。
2、慢性盆腔疼痛:
约70%患者出现非经期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胀感,可能与盆腔粘连、病灶浸润深度有关。异位内膜侵犯子宫骶韧带或直肠阴道隔时,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及肛门。腹腔镜检查能明确疼痛来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减轻症状。
3、性交疼痛:
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或阴道后穹窿时,性交碰撞可能引发深部锐痛。这种疼痛具有定位特征,常在特定体位时加剧。盆腔超声可发现触痛结节,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能减少内膜活性,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灶。
4、月经异常:
40%患者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紊乱。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破坏正常卵泡组织,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合并子宫腺肌病时会出现经血淤积,表现为大量血块排出。激素调节治疗需持续3-6个月,严重贫血者需补充铁剂。
5、不孕:
50%不孕症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可阻碍卵子运输,炎症微环境会影响受精卵着床。腹腔镜手术能提高自然妊娠率,辅助生殖技术适用于输卵管严重受损者。早期确诊并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是关键。
建议患者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热敷下腹部可缓解肌肉痉挛,但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或伴随异常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水平,瑜伽等放松训练能降低疼痛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