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不会传染给他人。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疾病,主要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其发病机制不涉及病原体传播,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过敏、药物刺激、物理因素、精神压力及自身免疫异常。
1、食物过敏:
部分患者因摄入海鲜、坚果或食品添加剂等致敏物质,引发组胺释放导致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此类情况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治疗以回避致敏食物为主,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2、药物刺激: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激活肥大细胞,诱发局部或全身性风团。患者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记录用药史供医生参考,严重者需配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
3、物理因素:
寒冷、日光、压力等物理刺激可直接促使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表现为划痕症或胆碱能性荨麻疹。这类患者应注意环境防护,如寒冷性荨麻疹需做好保暖,日光性荨麻疹需使用物理防晒措施。
4、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或紧张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免疫稳态,加重慢性荨麻疹病程。心理疏导联合放松训练可降低复发频率,必要时需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5、自身免疫异常: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抗IgE受体或抗肥大细胞抗体,导致持续性炎症反应。此类病例可能伴随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需进行免疫指标筛查,治疗上需采用免疫调节方案。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热激反应。饮食建议记录膳食日记排查潜在过敏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汗液。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除螨除尘,避免接触动物毛发、花粉等常见致敏物。慢性患者建议每月复诊评估病情变化,急性发作期间禁止搔抓皮损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