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基底骨折需注意制动保护、规范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及营养支持五个方面。
1、制动保护: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负重活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足4-6周。行走时可借助拐杖分散压力,避免患足着地。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以减轻肿胀,日常坐卧保持足部中立位,防止骨折端移位。
2、规范治疗:
无移位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移位超过2毫米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可选用接骨七厘片等促进骨愈合药物,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定期拍摄X线监测愈合进度,通常6-8周可达临床愈合标准。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分三阶段进行康复:初期做足趾屈伸、踝泵运动防止关节僵硬;中期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增强肌力;后期逐步恢复单腿站立、踮脚等平衡训练。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每周递增10%活动量。
4、并发症预防:
重点防范创伤性关节炎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早期冰敷控制肿胀,观察足趾颜色温度变化。若出现持续灼痛、皮肤萎缩等异常,需及时进行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预防感染。
5、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质及800单位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蛋白质摄入量增至1.2-1.5克/公斤体重,优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咖啡因影响钙吸收。
康复期建议选择泳池行走、骑固定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鞋具应选用硬底宽楦款式并提供足弓支撑。每日进行10分钟跟腱牵拉练习,用网球滚动足底松解筋膜。保持BMI在18.5-23.9区间,超重者需逐步减重以降低足部负荷。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复查排除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