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尿酸性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少尿或无尿、血尿、腰部疼痛、水肿及肾功能急剧下降。其症状发展通常经历尿酸结晶沉积期、炎症反应期和肾功能损伤期三个阶段。
1、少尿无尿:
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尿量骤减,24小时尿量常少于400毫升。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充盈感但排尿困难,严重时完全无尿。此阶段需紧急碱化尿液并静脉补液,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2、肉眼血尿:
尿酸结晶损伤肾盂黏膜引发毛细血管破裂,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约60%患者伴有尿频尿急,尿沉渣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需卧床休息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3、肾区胀痛:
双肾因尿酸沉积体积增大,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叩击肋脊角有明显压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常伴随恶心呕吐。超声检查可见肾盂积水或输尿管扩张。
4、全身水肿:
肾功能衰竭导致水钠潴留,早期见于眼睑和踝部,后期发展至全身凹陷性水肿。可能合并高血压和呼吸困难,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毫升以内。
5、生化异常:
血肌酐和尿素氮在48小时内快速升高,血尿酸常超过600微摩尔/升。同时伴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高尖等改变。
发病后需立即禁食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无尿期除外)。建议卧床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低脂乳制品和新鲜蔬菜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脱水。定期复查尿酸和肾功能指标,必要时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