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镇痛退热、鼓膜穿刺、局部滴耳液等4种方式治疗。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急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抗生素可有效抑制中耳腔内病原菌繁殖,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若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不退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2、镇痛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耳痛及发热症状。儿童患者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叠加使用。耳部热敷也有助于减轻疼痛,但禁止在鼓膜穿孔时使用该方法。
3、鼓膜穿刺
当中耳积液压力过高或持续不消退时,耳鼻喉科医生可能实施鼓膜穿刺术。该操作可引流脓液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穿刺孔通常在一周内自行愈合。
4、局部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鼓膜穿孔的化脓性中耳炎。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五分钟。禁止在鼓膜完整时使用含耳毒性药物的滴耳剂。
治疗期间应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抬高头部,成人需戒烟并预防感冒。恢复期避免游泳或潜水,出现听力下降、持续耳闷需复查耳镜。日常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流感季节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