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短、轻度咳嗽、间歇性下肢水肿等症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表现主要有活动耐力下降、呼吸道症状减轻、循环系统症状缓解、精神状态改善、体征稳定。
1、活动耐力下降
患者日常活动时可能出现轻度气促,但休息后可缓解,体力活动耐受程度较急性期明显提高。爬楼梯、快步行走等中等强度活动可能诱发症状,但不会出现急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常显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多在正常范围下限。
2、呼吸道症状减轻
咳嗽频率减少,痰量明显减少且易咳出,痰液多呈白色黏液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湿啰音消失或仅局限在肺底部。患者夜间平卧时可能偶有咳嗽,但不会影响睡眠质量。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等慢性改变,但无急性渗出性病变。
3、循环系统症状缓解
下肢水肿多局限于踝部,晨轻暮重,利尿剂使用量减少。颈静脉怒张程度减轻,肝颈静脉回流征可为阴性。心脏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但无明显分裂。心电图可能显示右心室肥厚,但无急性右心负荷加重表现。
4、精神状态改善
患者认知功能基本正常,无嗜睡或烦躁等二氧化碳潴留表现。日间活动时注意力集中,夜间睡眠质量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代偿性增高范围,血氧饱和度多在90%以上。
5、体征稳定
口唇及甲床轻度发绀但无进行性加重,杵状指可能持续存在但无新发。体重维持在稳定范围,无短期内明显增减。肝脾可能轻度肿大但质地柔软,无触痛。血液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趋于稳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应坚持长期氧疗,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锻炼3-5次,每次20-30分钟。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严格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药物,定期复查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体重波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