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可能由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血尿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变红或镜下红细胞增多,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可引起血尿。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同时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泌尿系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结石刺激可引发剧烈腰痛并向会阴部放射。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药物排石如坦索罗辛,严重者需手术取石。平时应增加饮水量预防结石形成。
3、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等,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配合降压药控制血压。急性期应限制盐分摄入。
4、泌尿系肿瘤
膀胱癌、肾癌等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导致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能伴随消瘦症状。确诊需膀胱镜、CT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需放化疗。长期吸烟者应定期筛查。
5、前列腺增生
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多见于老年男性,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治疗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严重者需前列腺电切术。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
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限制高盐高脂饮食,戒烟戒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血尿持续或加重时须立即就诊,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