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脾脏肿大、反复感染、皮肤瘀斑等。该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典型特征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
1.乏力
持续疲劳感是常见首发症状,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消耗能量有关。患者常感觉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可能伴随活动耐力下降。这种乏力不同于普通劳累,往往呈进行性加重。
2.脾脏肿大
约80%患者会出现左上腹饱胀感,体检可触及肿大脾脏。这是由于异常造血细胞在脾脏浸润所致,严重者可出现脾梗死引发剧烈疼痛。脾肿大可能导致早饱感和食欲减退。
3.反复感染
虽然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但功能缺陷易引发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尿频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感染是该病主要并发症之一。
4.出血倾向
血小板功能异常可导致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出血影响视力,女性可能有月经过多。出血症状通常提示疾病进入加速期。
5.高代谢症状
包括盗汗、低热、体重下降等,与白血病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有关。夜间盗汗可能浸湿衣物,体重减轻可达原体重10%以上。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疾病活动度增高。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注意口腔卫生减少感染风险。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脾脏大小,出现发热、出血加重等症状需及时血液科就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