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若不及时手术干预,可能逐渐加重导致声音嘶哑持续恶化、发声困难甚至失声,长期存在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声带息肉通常由过度用声、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声音沙哑、发音疲劳等症状。
声带息肉未手术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声音嘶哑,通过减少说话、避免刺激性饮食等保守措施可暂时缓解。但随着息肉增大或反复摩擦,声带黏膜会持续充血水肿,导致声音嘶哑程度加重,出现发音漏气、音域变窄等现象,部分患者会伴随咽喉异物感或干痒不适。此时单纯依靠药物雾化治疗往往效果有限,声带休息也难以完全改善症状。
若息肉长期未处理,可能引起声带结构永久性改变,如息肉纤维化或钙化,导致声门闭合不全而影响呼吸功能,严重时出现活动后气促。更需警惕的是,持续存在的声带息肉在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下,存在一定概率发生组织异常增生。临床数据显示,超过5年未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其癌变概率会显著高于早期手术干预者。
建议声带息肉患者避免过度用声和吸烟饮酒,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若保守治疗2-3个月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考虑显微喉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需严格禁声1-2周,逐步进行发声训练,定期复查喉镜观察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