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轻微脑震荡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呕吐、嗜睡、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对外界反应迟钝等。婴儿脑震荡通常由头部轻微撞击或跌落引起,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1、呕吐
婴儿脑震荡后可能出现频繁呕吐,与颅内压力变化或前庭系统受刺激有关。呕吐可能发生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呈喷射状或非喷射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伴随症状,如持续呕吐超过两次或伴有发热需立即就医。临床常用止吐药物如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嗜睡
受伤后异常嗜睡是脑震荡的典型表现,婴儿可能比平时更难唤醒或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家长需定期检查婴儿意识状态,测试对声音、触摸的反应强度。若出现呼唤不醒、瞳孔不等大等严重症状,可能提示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需紧急送医。临床可能使用神经保护剂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辅助治疗。
3、烦躁不安
部分婴儿会表现为异常哭闹、难以安抚的烦躁状态,可能与头痛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这种症状常持续数小时至一天,家长可通过减少环境刺激、保持安静环境缓解症状。若烦躁伴随肢体抽搐或意识障碍,需考虑脑挫裂伤可能,此时需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严重损伤。
4、食欲下降
脑震荡可能导致婴儿拒食或哺乳量减少,与恶心感或全身不适相关。家长应少量多次喂养,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持续24小时以上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脱水,需医疗干预补充电解质。营养支持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5、反应迟钝
婴儿对熟悉声音、人脸的反应变慢,眼神呆滞或追踪物体能力下降,提示可能存在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家长可通过玩具引诱观察追视范围,测试对突发声响的惊跳反射。若反应迟钝持续超过48小时或进行性加重,需排除硬膜下血肿等继发病变,必要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
发现婴儿头部受伤后应保持安静休息,24小时内每2小时观察一次意识状态,避免剧烈摇晃。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提供安抚,受伤后3天内避免添加新辅食。恢复期保持环境光线柔和,减少声光刺激,若出现抽搐、呼吸异常、囟门膨出等危险信号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需做好床围防护,避免婴儿从高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