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检查主要有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检查,能够快速识别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特征性改变。典型表现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或病理性Q波。心电图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对溶栓或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部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酶谱通过检测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生物标志物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肌钙蛋白特异性高,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数天。连续监测酶谱变化能评估梗死范围和治疗效果。需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位置。通过注射造影剂能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同时为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提供路径规划。检查存在辐射暴露和造影剂肾病风险,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后实施。
4、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检测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等心肌梗死并发症。急诊床旁超声能快速发现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等危急情况。对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计划有重要价值,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
5、心脏核磁共振
心脏核磁共振能精准识别心肌水肿、坏死和微循环障碍,区分新旧梗死灶。延迟强化扫描可定量评估心肌存活情况,为血运重建策略提供依据。检查无辐射但耗时长,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植入金属器械患者。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运动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立即就医。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