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感染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渗液流脓、关节活动受限、发热寒战、假体松动或异常响声。感染可能由术中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1、局部红肿热痛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常表现为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发热感和压痛。症状可能逐渐向周围扩散,伴随皮肤紧绷或发亮。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辅助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伤口渗液流脓
感染进展期可能出现切口渗液,初期为淡黄色清亮液体,后期转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伴有坏死组织脱落。伤口可能延迟愈合或重新裂开,敷料频繁被浸湿。这种情况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定植有关。除静脉输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外,还需配合伤口清创换药处理。
3、关节活动受限
由于感染引发的关节腔炎症和积液,患者常感到膝关节僵硬、屈伸困难,主动和被动活动度均下降。可能伴随关节交锁或突然卡顿感,严重影响行走功能。超声或关节穿刺检查可发现脓性积液。此时除抗感染治疗外,可能需要关节镜灌洗或临时制动,避免假体周围骨溶解。
4、发热寒战
全身性感染症状包括体温超过38℃的持续性发热,夜间加重并伴随寒战、出汗。血液培养可能检出链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这类全身中毒反应提示感染已扩散至血液循环,需住院静脉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等强效抗生素,同时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5、假体松动或异常响声
慢性感染可能导致假体周围骨吸收,出现假体移位、下沉或异常摩擦音。X线片可见透亮线或骨溶解灶,关节稳定性下降。这种情况多需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并更换假体,术后长期使用利福平胶囊联合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术后2周内避免沾水,定期消毒换药。恢复期出现关节不适需立即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术后3个月内出现发热或关节肿痛必须及时就诊,避免感染导致假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