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通过调整饮食、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过酸、过硬的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的摄入。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胃黏膜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2、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除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3、抑制胃酸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减少胃酸分泌。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
4、保护胃黏膜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组织修复。替普瑞酮胶囊能增加胃黏液分泌,增强黏膜防御能力。这类药物通常需空腹服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5、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出血、穿孔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后仍需注意饮食管理和定期复查,预防溃疡复发。
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需长期管理,避免诱发因素。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减轻精神压力。定期胃镜复查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