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与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病因。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肾炎则是肾小球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与免疫异常相关。
1、病变部位
肾盂肾炎病变集中于肾盂及邻近肾实质,属于泌尿系统感染范畴。典型表现为寒战高热、腰痛和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和菌尿。肾炎主要累及肾小球,属于肾脏免疫性炎症,常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管型。
2、病因机制
肾盂肾炎约八成由大肠埃希菌逆行感染引起,细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上行至肾脏。糖尿病、尿路梗阻和导尿管使用是常见诱因。肾炎多因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导致,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是典型类型。
3、病理改变
肾盂肾炎急性期可见肾盂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期可形成瘢痕。肾炎病理分型包括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型和膜性肾病等,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等特征性改变。
4、诊断方法
肾盂肾炎确诊需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超过10万CFU/ml,超声可能显示肾盂积水。肾炎诊断依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补体检测,必要时需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或IgA沉积。
5、治疗方案
肾盂肾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疗程14天。肾炎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严重病例需血浆置换。两者均需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
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和会阴部清洁不当。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饮食宜低盐优质蛋白,限制高钾食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发热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复诊。慢性患者需预防感冒,避免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