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一般不能直接检查出子宫内膜炎,但可辅助观察子宫内膜增厚、积液等间接征象。子宫内膜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双合诊可触及子宫压痛、宫颈举痛等体征。若合并盆腔炎可能出现附件区增厚或包块。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经期应避免操作。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检查时可能诱发明显疼痛,需配合医生轻柔操作。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宫颈分泌物培养能明确病原体类型,常见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子宫内膜活检取材后进行的微生物检测具有更高准确性。部分患者需同时进行性激素水平评估以排除内分泌因素。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观观察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病变,可在直视下取活检组织。检查时间建议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术前需禁性生活。对于急性感染期、妊娠期或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禁用该检查。操作可能引起子宫穿孔、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4、病理学检查
诊断性刮宫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经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等特征性改变。该方法能鉴别子宫内膜结核、不典型增生等疾病。术后需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避免剧烈运动。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慢性子宫内膜炎。
5、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宫腔积液等非特异性表现,对输卵管积脓等并发症有较高检出率。MRI能清晰显示肌层受累范围,有助于评估盆腔脓肿形成情况。影像学检查无法替代病原学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怀疑子宫内膜炎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盆浴。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力恢复。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慢性患者需注意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