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这个症状,在老年人群体中实在太常见了。很多人觉得就是年纪大了,血压不稳,或者没休息好。但今天要说的这个案例,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一位60岁的阿姨,长期头晕目眩,CT检查没发现问题,最后却在核磁共振下发现了脑动脉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为什么CT没查出来,核磁共振却发现了?
1、两种检查的成像原理不同
CT主要依靠X射线成像,对骨骼等硬组织显示清晰。而核磁共振利用的是磁场和射频波,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
2、动脉瘤的特殊性
脑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出,早期可能体积很小。CT对小于3毫米的动脉瘤检出率较低,而核磁共振可以检测到更小的病变。
3、检查角度的差异
核磁共振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结构,减少了检查盲区。
二、脑动脉瘤的5个危险信号
1、反复发作的头痛
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像“被雷劈了一样”,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征兆。
2、单侧眼皮下垂
这可能是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的表现,医学上称为“动眼神经麻痹”。
3、视力突然下降
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会导致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
4、面部麻木或疼痛
特定部位的动脉瘤可能刺激三叉神经,引起面部异常感觉。
5、头晕目眩
就像案例中的阿姨一样,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但也可能是动脉瘤压迫或少量渗血的表现。
三、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脑动脉瘤?
1、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
研究表明,脑动脉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的人风险更高。
2、长期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加速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瘤形成的风险。
3、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是动脉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4、多囊肾患者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脑血管异常。
5、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人
这类人群其他部位出现动脉瘤的概率较高。
四、发现脑动脉瘤该怎么办?
1、评估破裂风险
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需要立即处理,医生会根据大小、位置、形态等评估破裂风险。
2、定期影像学随访
对于低风险的动脉瘤,可能只需要每6-12个月做一次核磁共振监测变化。
3、考虑预防性治疗
对于高风险动脉瘤,医生可能会建议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等预防性治疗。
4、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管理血压、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等,都能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5、警惕预警症状
了解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头晕目眩这个症状,可能背后隐藏着很多健康问题。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纪大了”。当常规检查没有发现明确原因时,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检查。记住,健康无小事,任何异常症状都值得重视。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做全面检查。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