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妈经常头晕目眩,脑部CT没异常,做了核磁共振查出脑动脉瘤

发布于 2025/09/25 16:30

头晕目眩这个症状,在老年人群体中实在太常见了。很多人觉得就是年纪大了,血压不稳,或者没休息好。但今天要说的这个案例,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一位60岁的阿姨,长期头晕目眩,CT检查没发现问题,最后却在核磁共振下发现了脑动脉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为什么CT没查出来,核磁共振却发现了?

1、两种检查的成像原理不同

CT主要依靠X射线成像,对骨骼等硬组织显示清晰。而核磁共振利用的是磁场和射频波,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

2、动脉瘤的特殊性

脑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出,早期可能体积很小。CT对小于3毫米的动脉瘤检出率较低,而核磁共振可以检测到更小的病变。

3、检查角度的差异

核磁共振可以进行多平面成像,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结构,减少了检查盲区。

二、脑动脉瘤的5个危险信号

1、反复发作的头痛

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像“被雷劈了一样”,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征兆。

2、单侧眼皮下垂

这可能是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的表现,医学上称为“动眼神经麻痹”。

3、视力突然下降

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会导致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

4、面部麻木或疼痛

特定部位的动脉瘤可能刺激三叉神经,引起面部异常感觉。

5、头晕目眩

就像案例中的阿姨一样,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但也可能是动脉瘤压迫或少量渗血的表现。

三、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脑动脉瘤?

1、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

研究表明,脑动脉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的人风险更高。

2、长期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加速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瘤形成的风险。

3、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是动脉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4、多囊肾患者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脑血管异常。

5、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人

这类人群其他部位出现动脉瘤的概率较高。

四、发现脑动脉瘤该怎么办?

1、评估破裂风险

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需要立即处理,医生会根据大小、位置、形态等评估破裂风险。

2、定期影像学随访

对于低风险的动脉瘤,可能只需要每6-12个月做一次核磁共振监测变化。

3、考虑预防性治疗

对于高风险动脉瘤,医生可能会建议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等预防性治疗。

4、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管理血压、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等,都能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5、警惕预警症状

了解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头晕目眩这个症状,可能背后隐藏着很多健康问题。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纪大了”。当常规检查没有发现明确原因时,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检查。记住,健康无小事,任何异常症状都值得重视。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做全面检查。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