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宝宝过敏 两步让你高枕无忧

发布于 2018-06-11 11:33

  过敏对于新生儿的伤害很多,很多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那么就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如何预防宝宝过敏

  一、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是婴儿自然、安全、营养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0-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喂养至少到周岁;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母乳喂养可持续到2岁。有此可见,母乳对宝宝的重要性。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个月以内的能量而需求,同时有利于肠道环境的建立以及肠道功能的成熟,对降低感染性疾病以及过敏风险的发生都有帮助。

  如果确实因为各种原因,妈妈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但宝宝又对牛奶过敏的话,就需要用低敏配方奶粉喂养宝宝。低敏配方奶粉种类较多,有部分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以及氨基酸配方,要给过敏宝宝选择低敏配方奶,一定要咨询医生后才可以选择,切忌自己给宝宝随意购买。人工喂养的妈妈们,想要让宝宝顺利吃上奶粉,除了要选对奶粉外,还要选对工具哦。

  二、合理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在4-6月龄阶段,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一种食物尝试起码3天后再换另外一种。这样做是为了万一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的话,家长很快就可以分辨。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应该先吃加铁的婴儿米粉哦。

  注意蛋白和鱼肉是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要在宝宝太小月龄时添加,9-10月龄比较合适。芒果和菠萝也是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水果,不建议太小的宝宝食用。妈妈初学做辅食,借助一些小工具能帮大忙,也能让宝宝更快适应辅食。

  如果已经确定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那么在今后宝宝的用餐中,一定要规避这种食物,杜绝这种食物再次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儿童益生菌增加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过敏。

  宝宝过敏怎么办

  1、不要频繁更换医生:请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医生,将你孩子的发病记录给医生看,让他尽可能地熟悉孩子的情况,包括遗传和家庭的情况,从而尽可能的准确诊断,治疗上也会有更长远的考虑。

  2、注意饮食和营养:已明确过敏的食物要回避,其他食物不要过分忌口,以保证均衡营养,不必追求所谓功能性食品,可以常规补充维生素制剂,主要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A。

  3、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寒锻炼:如果曾因运动加重或诱发症状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症状后进行锻炼,游泳是很好的运动,但要避免到充斥氯气的室内游泳馆活动。

  妈妈们日常一定要注意做好宝宝过敏的预防工作,如果宝宝还是过敏了,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让宝宝的身体健康受到更大的影响。

  4、不要自行乱用药(保健品):目前的医药广告非常混乱,各种假药、伪药、劣药充斥市面,选择不当会给孩子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自闭症孩子平衡能力差吗

回答:自闭症孩子的平衡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通常表现为社交困难、语言发展滞后、兴趣局限和行为刻板等症状。由于大脑的功能受损,尤其是在感官处理、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方面...

Q
补牙补完牙龈疼怎么办

回答:补牙后牙龈疼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可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也可能是充填材料不合适或龋坏过深等问题导致。如果牙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找到原因后针...

Q
阴囊长瘊子需要治疗吗

回答:阴囊上长瘊子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和数量。如果这些瘊子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数量也不多,可以选择暂时观察。然而,如果出现瘙痒、疼痛或瘊子数量增加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 1、无...

Q
打疫苗出血热前能喝酒吗

回答: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前后,最好避免饮酒。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饮酒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Q
9岁佝偻病怎么治疗

回答:针对9岁患佝偻病的儿童,治疗重点在于补充维生素D、钙剂,必要时采取骨骼矫正和运动疗法等综合措施,帮助患儿恢复正常骨骼发育。家长还需关注日常饮食和日照,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干预。 1. ...

Q
衣原体阴性有梅毒吗

回答:衣原体阴性一般与梅毒无关,因为它们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属于两种独立的疾病。 如果担心自己可能感染了梅毒,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衣原体与梅毒的区别 1、病...

Q
2型糖尿病能吃火锅么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火锅的,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控制食用量。火锅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食材和多样的口味,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选择和控制是关键。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以及遵...

Q
补牙材料靠着牙龈

回答:补牙材料靠着牙龈可能让人感到不适,这通常是因为牙洞较大、充填材料溢出或填充物脱落等原因。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最好尽快去看牙医进行检查和处理,以免问题加重。 1、牙洞较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