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为中药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发布于 2014-11-06 15:22

  现在进入冬季,我们经常听到家里的老人说,喝完姜汤去去寒。为什么姜可以驱寒呢?最早发现姜的功效的又是谁呢?古代人是如何用姜来养生的?

  神农氏与姜

  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与姜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刘邦与姜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即药到病除。另一传说,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喉中长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当时的名医徐文伯诊断后,认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让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古代16两为1斤)。果然不久之后就解除毒素恢复健康了。

 

  苏轼与姜

  苏轼任职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主持。主持年过八十,鹤发童颜,精神矍烁,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苏轼感到十分惊奇,问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长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苏轼回去之后,特意记载了这件事,并写了一首诗:“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于《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许多养生医籍均有转录,足见生姜对于抗衰老的功效。

 

  徐霞客与姜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做白内障手术要家属陪同吗

回答:做白内障手术时,家属陪同是非常重要的。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而术后也可能会有并发症,因此需要有人在旁边陪伴和照顾。如果患者在手术中或术后感到明显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是非常必要...

Q
走路时偶尔会一阵头晕,站一会就缓解

回答:走路时偶尔感到一阵头晕,站一会儿就能缓解,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的原因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和颈椎病等。虽然这些症状通常能自行缓解,但如果频繁出现,建议尽早就医以确定...

Q
痛风的止痛药选哪个好

回答:痛风发作时,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是关键。一般来说,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秋水仙碱是常用的止痛选择。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

Q
痛风2年,没有痛风石

回答:痛风已经2年,但没有出现痛风石,这可能是因为病情处于早期阶段、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或饮食控制得当。对于痛风患者,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1、处于疾病早期:如...

Q
白内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吗

回答:白内障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近视度数加深,但它确实会引起视力的下降和视疲劳,从而间接影响视力健康。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的混浊导致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逐渐减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

Q
自闭症加多动症孩子矫正

回答:对于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的孩子,矫正和改善症状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闭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些孩子身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心理...

Q
患有痛风能不能根治

回答:痛风通常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引发的代谢性疾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和...

Q
白内障会看到人影吗

回答:白内障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看到人影。它是由于眼睛晶状体的混浊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患者可能会感到视物有雾蒙蒙的感觉,或在看东西时出现光线散射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人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