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发布于 2014-06-11 13:31

  2012年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传染病,民间俗称痨病,危害人类已达三千多年,曾经是人类第一杀手,已造成二亿人死亡。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天8000人)。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结核病一度得到控制,在人们心目中结核好像已远离人群,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近年来,由于耐药性问题 、HIV/TB双重感染、移民及人口增长,全 球结核病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又卷土重来,在某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85%发生在肺,称肺结核;15%发生在肺外,如淋巴结、肾、脑膜、骨、肠道等,又称肺外结核。 痰菌阳性肺结核病具有呼吸道传染性,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有结核病传染源200万,而1个未治疗的传染源1年中可以感染10-15个 健康人。肺结核病人如不能积极彻底治疗,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会传染他人,对家庭社会都是极大的危害。

  控制结核病,从普及肺结核病防治常识做起。

  首先,肺结核主要通过痰菌阳性病人咳嗽、打喷嚏产生飞沫造成呼吸道传播,密闭的空间带菌飞沫可悬浮2小时以上。因而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切接触,对防止感染很重要。

  与结核病人接触是否被传染及发病,取决自身免疫力。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适当的身体锻炼,以及合理的营养、休息,对预防本病是有益的。

  此外,肺结核病人尽早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治疗对阻断传播至关重要。

  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 排菌病人密切接触者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反应

  ¯ HIV/TB感染者

  ¯ 糖尿病、尘肺、肾功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

  ¯ 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 流动贫困及高龄人群

  ¯ 既往患肺结核未彻底治愈

  一经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也应到结防结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对阳性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若无活动性 肺结核病变则为结核菌携带者,而不是结核病人,更无传染性,为防止日后发病,对其中的高危人群,可在结核病防治机构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两个月流产胚胎什么样

回答: 两个月流产的胚胎通常呈现为直径约2-4厘米的暗红色组织团块,可能伴有绒毛样结构。 妊娠8周左右的胚胎已初步分化出头部和肢体芽,流产时可见半透明的孕囊包裹胚胎组织。肉眼观察胚胎组织...

Q
腋下祛味小妙招有哪些

回答: 腋下祛味可通过保持清洁、使用抑汗产品、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保持清洁是基础措施,每日用温水和中性沐浴露清洗腋下,及时擦干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使用抑汗产品如含氯化铝的止汗露或含茶...

Q
甲状腺4A恶性一般能活多久

回答: 甲状腺4A恶性一般能活5-10年,具体生存期与病理类型、治疗反应及个体差异有关。 甲状腺4A恶性通常指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这类肿瘤恶性程度较低且进展缓慢。规范治疗包括手术切...

Q
上颚一吃东西反复起泡

回答: 上颚一吃东西反复起泡可能与口腔黏膜损伤、口腔疱疹或过敏反应有关。 口腔黏膜损伤通常由食物过硬、过烫或咀嚼不当导致,表现为局部红肿、水疱或溃疡。口腔疱疹多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伴...

Q
45岁怀孕了能做人流吗

回答: 45岁怀孕了一般是可以做人流的,但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风险。 高龄孕妇进行人工流产手术需重点评估子宫状态、基础疾病及妊娠周数。子宫收缩能力下降、瘢痕子宫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Q
过敏性紫癜如何中医治疗

回答: 过敏性紫癜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中医治疗。 过敏性紫癜可能与风热伤络、湿热蕴结、脾虚气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中药汤剂常用犀...

Q
分泌性中耳炎能治好吗 5个方法助你根除分泌性中耳炎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能治好,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生活调整等方式改善。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

Q
牙髓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髓炎患者饮食应以温软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患牙。 牙髓炎发作期间,建议选择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烂面条等,减少牙齿咀嚼负担。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或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