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源性休克关键在于原发病的治疗及监护
发布于 2014-07-28 14:27
发布于 2014-07-28 14:27
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是心脏病最危重征象之一,若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心源性休克大都发生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为了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重点应放在原发病的治疗及监护上。
1、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的病因,故及早防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对于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糖尿病、心绞痛、外周血管或脑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女性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如果入院时同时有这6种因素,则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是2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休克的高危患者最好早期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2、急性重症心肌炎
急性重症心肌炎可引起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多见于儿童及青年,老年人则较少见。由于感冒后容易诱发心肌炎,因此不宜在感冒后参加剧烈运动。
3、扩张性心肌病和心瓣膜病
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和心瓣膜病人通常引起慢性充血性心衰。若这些病人出现急性并发症,如快速心律失常或肺栓塞,则心排量可急剧下降而导致心源性休克。
4、快速心律失常
老年人心脏对心率的突然变化适应力较差,特别是当心室率明显增快时,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及心脏指数明显下降,由此引起全身组织及器官的灌注不足,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常见诱因。
上一篇 : 家人必读: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
下一篇 : 酒后勿服扑热息痛 当心诱发急性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