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炎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什么是新生儿泪腺炎 新生儿泪腺炎怎么办

来源:复禾健康网

泪腺炎是由于感染或特发性炎症使泪腺在短期内出现急性红肿、增大等。那么什么是新生儿泪腺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新生儿泪腺炎的资料,欢迎阅读。

什么是新生儿泪腺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外眼病,是由鼻泪管堵塞造成的,表现为坳是眼汪汪,甚至有淡黄色脓液流出。同时,泪腺炎可分为急性泪腺炎和慢性泪腺炎,慢性泪腺炎较为多见。引发新生儿泪腺炎的病因有多种,如原发性泪腺炎、继发性泪腺炎、沙眼性泪腺炎、结核性泪腺炎等。而不论它的病因是什么,最后引发的泪腺炎都只是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通常新生儿鼻泪管的出口处都有膜状物封闭,大多数新生儿在产生泪水的同时膜状物就会自动破裂,泪道开始畅通。但有少新生儿封闭的膜状物较厚,或由于鼻泪管部先天性狭窄或鼻中隔畸形,造成泪道阻塞,泪水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囊内湿度最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一旦感染,泪水即变成了脓液。

新生儿泪腺炎症状

引发新生儿泪腺炎的病因有多种,如原发性泪腺炎、继发性泪腺炎、沙眼性泪腺炎、结核性泪腺炎等。而不论它的病因是什么,最后引发的泪腺炎都只是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那新生儿急性泪腺炎和慢性泪腺炎的症状是什么,家长们有如何判断呢?

症状一:大多数的新生儿泪腺未完全发育,直到1-2个月后泪腺才会具有分泌眼里的功能,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若新生儿经常在无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眼睛还是泪汪汪的,甚至眼角或眼周皮肤发红、湿疹,妈妈们就需要警惕了,宝宝们可能已经患上了新生儿泪腺炎。

症状二:新生儿泪腺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外眼病,患此病的宝宝一出生就会出现流泪症状,流泪的同时内眼角还有黏黏的黄白色脓液流出,早上起床时眼睛有很多眼屎。对于不哭眼睛里却常有泪水,并且眼角多分泌物的宝宝们,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如用手指压迫大眼角皮肤,可以看到有黄白色脓液流出,或者新生儿大眼角皮肤红肿,皮下有肿块,宝宝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家长们就可以判断出新生儿很有可能感染了泪腺炎。

宝宝在情绪激动或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时,泪液分泌会急剧增多而出现流泪,这都是正常现象,但当宝宝不哭,却也泪眼汪汪,妈妈们就要多警惕多观察了,发现不对情况时就要及时带宝宝上医院就诊,防止延误宝宝病情,影响宝宝健康。

新生儿泪腺炎怎么办

很多新爸新妈遇到宝宝泪囊炎这种情况时,内心焦急,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不要着急,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所以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法。只要家长应每天给孩子按摩泪腺,泪囊的位置,情况就会慢慢好转的。

在孩子患眼的鼻梁侧,由上向下顺序进行适度的泪囊区按摩,按摩时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或搓动,而是用拇指紧贴皮肤将力用于皮下的泪囊区使之由上而下的滑动与按摩。这样的按摩每天可进行2-4次。同时,应配合点用抗生素眼药水,每天用3-4次,每次1-2滴。滴药水前应用棉签将腔液擦拭干净。如按摩不见效,还可以到医院让眼科医生为孩子反复进行泪管冲洗,如果仍未奏效,则应尽早行泪管探通术,否则有可能引起泪囊周围组织发炎,或形成泪囊瘘,这是一种极不容易彻底治愈的瘘管,还会影响容貌的美观。

新生儿泪腺炎按摩需要多久

孩子泪囊炎,还可能同时存在着泪道阻塞。建议家长给孩子多做泪囊按摩。一般都是每天2-4次,每次5下左右即可。一般的按摩疗程为一个月,通常情况都会逐渐地好转的。如果经泪囊按摩一个月而一点效果都没有,则需要进行探通术。泪道探通术是很普通的门诊小手术,不用住院,不必惧怕,只要扶住孩子不让她/他挣扎得太厉害就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我们给孩子探通时是先用床单把孩子的四肢包紧,这样更容易固定。孩子在三个月的时候做泪道探通是最适合的,因为这时候孩子的挣扎力量不是很大,泪点又大到可以进行探通了。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四款能缓解声音嘶哑的食疗方 下一篇:声音嘶哑吃什么水果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腹壁疝会引起肠梗阻吗

回答:腹壁疝有可能会引起肠梗阻,也有可能不引起肠梗阻,主要是根据疝是否发生嵌顿决定。腹壁疝的种类...

医生医院推荐

文丰

文丰

宁波市眼科医院
擅长:擅长角膜病、泪道疾病的诊治
杨素红

杨素红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擅长:各类斜视、弱视、儿童屈光不正及各种儿童眼...

药品推荐

抗扁桃腺炎合剂

抗扁桃腺炎合剂

吉林市双士药业有限公司
加衡 左甲状腺素钠片

加衡 左甲状腺素钠片

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
加衡 左甲状腺素钠片

加衡 左甲状腺素钠片

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 泪腺炎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