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是传统中医药学具体地医治人们一切疾病的策略、手段和方法的总纲领。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都是消除、纠正人体中“虚、寒,热、实”的太过偏差,而达到人体内部矛盾正常同一的方法手段。在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应用下都能够达到人体内部矛盾的正常的同一,而达到人体中新陈代谢的充分正常,达到人体对自然界空气和地心重力的巨大自然能量的充分正常的利用,达到控制、缓解、痊愈人的疾病、疼痛而健康地生活。 汗是指发汗。《注解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并且注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中风表虚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一))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五)) 但在实际中,发热、头痛、身痛、而喘、体温升高是典型的“热、实”的表现(体温不高是西医呼吸系统感染的前兆),是阳盛,桂枝是不相宜的,即使是大青龙汤有大剂的石膏配伍,这样的情况服下后,患者的体温不但不降,而且会立即升高(这样的情况如何治疗且看下文)“阴盛阳虚,汗之则愈;……”是人体下不通达于上、内不通达于外表,用辛、甘、温的药物补充人体阴的一方面的能量物质达到规律原则性的自然的升腾散发达到人体阴阳的互相作用、互相对流,人的疼痛、不适的疾病变会痊愈。 发汗法能够使人的汗腺通畅,利于人体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汗法,当认为人的内部热量、能量缺乏,不能影响肌表皮肤而产生疾病时,即因“虚、寒”时;应当用辛温发汗的桂枝加熟附子、肉桂、红参、党参、黄芪、当归、炙甘草等辛、温、甘补的代表能量、热量的药物而达到自然而然的规律性的升腾散发,使人体内部的热量、能量作用于肌表而缓解、痊愈病痛。 汗法,当认为人的疾病往内部、深处发展时(如咽喉炎症向下漫延,颈窝下往深处发生涩、迫灼、烁、干咳、咳之不出,呼吸窘塞)时,或人的疾病在肺内、胸内时如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时,即“热、实”,应当用辛温的麻黄加杏仁、石膏、甘草、知母、百部、桑白皮、地骨皮、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等辛凉、甘寒清热的药物使疾病从下往上升、从内往外发散而痊愈疾病痛苦。如上述疾病有体温升高现象的应先用大柴胡汤加减和白虎汤加减交替地服用以控制、缓解、降低体温后,再按先法调治。
发汗法,在患者、医治对象无恶心呕吐、无大便硬结、体温降至平时常数或之下时,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患者或医治对象的体温偏低,平常素以虚弱偏于虚、寒者或年老弱衰者,以麻黄、桂枝配伍党参、红参、黄芪、当归、白术等汗法与补法同用。 患者或医治对象平常素以强壮,偏于热实的,以麻黄配伍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百部、天冬、麦冬等汗法和清凉法同用。 用汗法而出现手脚以及身体其他各处筋挛痉急、疼痛或腰胯沉坠胀累、疼痛,是虚、寒的原因,急用温、热、补法之药物、药剂解之。 《注解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注解说:“太阳病,因发汗,遂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脱液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不利与桂枝附子汤以温经散寒。”(注:《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法上第五(七)) 这是人的内部本来“虚、寒”与“热、实”相互夹杂,在对热、实掩盖了虚寒的疾病的治疗中,一经发汗便暴露了虚、寒的底板,因此出现了四肢、躯干以及全身各种关节筋挛痉急疼痛,难以屈伸或腰胯沉坠胀累疼痛,用辛温热的桂枝加附子汤,或用肉桂、附子、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红参、干姜等温补气血即能缓解。使用汗法常须注意如此。 汗法和涌吐、攻下、和解、温暖、清凉、滋补各法是有联系的、有影响的。在中国医药学有纲领、规律、原则条件、方针和八法策略的指导下所产生的用于临床的具体治疗的中医药方剂都是迅猛高效的,汗法的方剂尤其迅猛。在具体实际的运用中应该十分注意。
吐,是指涌吐法。用呕吐的办法去除影响人体内部矛盾同一的障碍物,而达到人体内部矛盾的同一、达到消除或控制、缓解、痊愈人的疾病。
《注解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瓜蒂汤”等为代表。
用“呕吐”的办法去除人的疾病不适状态,是简单易行的办法。猪、狗、猫常常自行呕吐去除本身之不适或食物中毒之可能。 当人出现肚饱腹胀而不思饮食、头昏、头晕、周身不适的病态时,或时病,或情绪失控,不慎过量饮食而出现呕吐、恶心、腹胀肚饱时都以多饮开水后,用禽毛或手指探喉助吐,吐了又饮开水(当然能够煎瓜蒂汤或栀子豉汤饮后,吐的效果可能好一些),通过饮水稀胃中食物,才能吐得顺利、吐得快;反复饮水、反复吐,才能吐得清。不要操之过急,频频饮水、频频而吐。吐后对其他的不适进行其他方法的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食物中毒,除了催吐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解毒治疗。严重的胃中毒还要洗胃。顺便说,严重的中毒在脱离危险期后的后遗问题,也要按照人体内部矛盾同一的规律、原则、条件、方针、目的进行调治,让遗留体内的毒素从各个方面排泄出人体外。 人的恶心呕吐或应用吐法,除了由于伤食、食物量超过人体能力的需要,所谓超载外;还有就是人的肠胃中的食物与食物残渣不能运动输送排泄出人体外,因此引起呕吐或应用吐法。假如呕吐剧烈、头昏、头重、头痛,体温升高,病情突发急速(要首先排除各种胃毒、中毒的可能),是人的上部、外部热、实。应该如上法多饮开水,频频而吐,实施“吐因吐用,吐清后用大柴胡汤加石膏、知母等清凉药物清凉地和解而下之。只要能够规律地自然而然地排泄出肠胃中的废气、降下大便,各种症状立即得到缓解。
咽中时不时有痰,体温正常,恶心、哕而不呕吐,时不时而作,无头痛、头昏、头重者,是人的下部、里部虚、寒,应该温补之。用黄芪、当归、白术、红参、党参、肉桂、熟附片等。如能排泄出肠胃中的废气和畅快地排出大便即不哕呕。人的下部、里部温暖,咽中也不会有痰。
吐法,虽然能够解决人过食、伤食所引起的矛盾,但暴饮暴食、酗酒究竟有失文雅的行为,谨慎饮食为高尚。 吐法只有在与“下”,是攻下法。
《注解伤寒论》:“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注解曰“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烦。今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即是胃有郁热也。与调胃承气汤以下郁热。”(注:《注解伤寒论》卷五、辨阳明脉并治第八)又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调胃承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注:《注解伤寒论》卷五、辨阳明脉并治第八) 攻下法,传统认为是人的肠内有鞭硬秘结的宿便粪积滞,因此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行气通利大便而攻下。也有如“桂枝加大黄汤”,“附子泻心汤”的温下,也有“大柴胡汤”的发表攻下。
其实人的大便是人的新陈代谢的一项反映,也是人的一切疾病治疗中的一项参照系,是人体内部主要矛盾(阴阳)同一的一项主要体现。人体中的虚、寒、热、实都会引起人的大便不能舒畅地排出体外,不能充分排泄出人体外。中医八法中,除了“吐”法是从口中吐出人体胃中超载的食物而达到人体内部主要矛盾(阴阳)的同一外,其他七法都是为了消除人体内部的虚、寒、热、实,达到人体内部主要矛盾(阴阳)的同一而自然而然地,顺利畅快地排泄出人体中的废气和肠胃中的食物残渣——大便。
攻下法在对人的疾病进行具体治疗的时候,体温升高,感冒,呼吸系统各种疾病,咳或不咳,头痛、身体疼痛,口鼻出热气,各种外科感染等具备热、实症状的疾病,用发表攻里的大柴胡汤减去生姜、大枣或半夏加清凉、甘寒的药物煎服之。如紧急情况,几小时内连服数剂,直至患者内部发生肠蠕动的迹象以及达到人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排出体内的废气和大便,患者的疾病各种症状、痛苦就会得到控制、缓解、消除。 攻下法在患者的疾病表现中虚、寒、热、实纠缠夹杂,有种种虚、寒的迹象表现的时候,或者患者过多服用攻下、寒、凉、清热的药物、药剂,肠道虽然蠕动,但却排不出废气和大便。这样的情况,可煎小剂量(虚寒之极的也可以大剂量)的温、热、补气补血的药汤服下或和寒、凉攻下药剂交替(相隔0.5—3小时)地服下,即能够降下大便和排出废气而控制、缓解病痛。
攻下法,并不是限于大便秘结坚硬时(摸诊下腹部发现条状燥屎)才用攻下法。只看见大便已鞭纯属攻下的攻下,缺乏人体内部主要矛盾(阴阳)同一的规律、原则条件、方针性是妄攻。妄攻下会容易损伤人的真气、元气,会发生不良后果或严重不良后果;或者达不到攻下的目的,也会出现攻而不下的情况,单纯的攻下法容易使肛门坠胀,常有后重的感觉,而且所要求治疗的病痛得不到消除、缓解。服用过量的大黄也会出现肛门坠胀和后重。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偏于热、实的用柴胡、桔梗加清凉、甘寒的药物去纠正太偏。偏于虚、寒的用桂枝、桔梗、黄芪、当归、党参、红参、熟附片、肉桂或补骨脂、川仲、熟地、川断、吐丝子等去纠正太偏。
攻下法和清法、和法、温法、补法有联系、影响的。攻下法的药物主要是大黄、枳实、陈皮,至于芒硝、元明粉、厚朴我很少应用。
其他七汗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共同作用之下,才能体现中国医药下的人的比较满意的身体健康。 和是和解法。人的疾病在虚、寒、热、实;上、下、内、外(里、表)之间,乍寒乍热为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小柴胡汤方:柴胡、黄岑、半夏、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寒热往来,体温升高或相对升高(年老体弱的人体温低,约36℃或更低,这样对于36.5℃—37℃这样人已经感觉不舒服),头晕昏、头重是西医呼吸系统炎症发作的初期或发作前的征兆,这样的情况是偏于人的热、实。疾病初起,病状态轻微不适,尚可用小柴胡汤和解之。疾病状态比较或严重不适的,用大柴胡汤加甘寒清凉的药物和解而清凉之、下之、汗之。
在皮肤或肌肉的各种细菌性的病灶、肿痛、脓肿、牙龈肿胀、牙齿痛疼症、口腔内溃疡痛、咽喉炎症等也是首先用大柴胡汤柴胡、黄岑、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减生姜、大枣,加甘寒、清凉的药物去治疗。
泄泻、腹痛、体温低等偏于虚、寒的时病用桂枝汤加黄芪、当归、党参、或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再加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等和解而温之、补之、汗之。 泄泻、腹痛、头昏、头痛、有咽喉、口腔疾患疼痛的、体温偏高(比平常高0.2—0.5℃),仍是偏于热、实。先用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加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等服下,待腹痛、泄泻好转,再用柴胡和清凉、甘寒的药物治之。 和解法的常用方剂是大、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主要是药物是柴胡、桂枝、枣、姜、甘草。柴胡味辛、性凉;桂枝味辛、性温;黄岑味苦、性寒、是降下收敛的药物。假如服用这些收现筋绷牵扯、腹痛等不良现象,应用温补的方法、药物去纠偏。温,是温暖的温,是寒而温之的办法。 温暖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必定的条件。人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下会冻伤、冻僵、乃至冻死。天气的寒冷是最能伤人的杀厉之气。人体内部的寒与冻对人的生命所构成的危害就更加严重了。人体内部的寒主要是生理上的不足或衰退。也受到天气环境之影响,也受到个人防御天气环境寒冷的主观措施的影响。人体上部、外部长期的热、实的缠绵导致生命能量的暗暗流失与过度的消耗而得不到补充和修复也是人体内部发生寒的一种原因。治疗服药之不当,过服发汗、攻下、渗利、清热、寒凉的药物、药剂致使“久而增气……”也可以发生、出现人体内部的寒。另外平常饥饱劳累、热喝饮凉、过多饮食寒、凉、冷、冻生食物饮料等都可以造成人体内部的寒。人体内部的寒与冻会使人出现腹泻、肚腹疼痛难忍,或出现筋绷牵扯、抽筋沉痛,各处关节僵硬或者腰椎、髋关节疼痛之极、不能动弹、不能站立、坐等等。 《伤寒论》中温热的方剂有“桂枝汤”、“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甘草干姜汤”等。
寒和虚往往同时存在于人体中,因此也往往和补法同时应用称之为温补。如“理中汤”、“附桂理中丸”、“十全大补汤”、“芪附汤”、“术附汤”、“参附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汤”、“四神丸”、“右归饮”等等。
温法是通过人们服用温暖、热的药物、药剂补充人体内部矛盾赖以存在、发生的能量、热量,达到人体下部、里部(阴)获得温暖的能量而升腾散发和人体上部、表部发生联系和影响。 温暖虽然是人的生命赖以存在的条件,但过于温暖便是热。过多服用温热的药物、药剂而达到“久而增气”或“气增而久”时,人会双足发热、头昏脑胀、失眠、口舌生疮、牙齿胀痛、淋巴结肿痛,呼吸系统、皮肤发生各种疾患炎症,动则容易出汗,人体的元气、真气容易从汗液和大小便时无形无影地消耗过多,人更加虚、寒,腰胯沉坠累胀,人的腰腿奇疼痛无比,这个时候非运用全部中医的认识和方法不可,才能转危为安。具体后文再详谈。 温法常用的药物有:附子(制熟)、肉桂、干姜、老生姜(嫩生姜力微)、胡椒、大小茴香、炒炸花生、炒炸黄豆等。
清,是清法。用清凉、甘寒、苦寒的药物、药剂去医治人的疾病的办法,是热则凉之、寒之的意思。
《注解伤寒论》有典型的“白虎汤”,还有其他的“茵陈蒿汤”、“大黄黄连汤”,“栀子柏皮汤”,有发表清里的“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还有和补法同用的“竹叶石膏汤”、“白虎人参汤”等等。 各种人体上部、外部的疾病痛苦也即是现代解剖生理学的人的头面、口腔、呼吸系统、淋巴结、皮肤的感染肿痛以及人的体温升高、偏高的疾病都是偏于人的热、实。清凉法是医治人的偏于热、实的主要办法,而且是和汗、吐、下、和、温、补各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地清除人的热、实而达到人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以缓解人的疾病痛苦,使人达到健康地(相对地)生活。 人体的上部、表部是应该具备清凉的景象,才能与人体下部、里部(阴)的温暖达到人整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但是人过服寒凉的药物、药剂就会发生寒的倾向(寒的疾病表现见虚、寒和温法),宜用温、补的方法纠正寒的太偏。 我常用的清凉药物有:石膏、知母、地骨皮、桑白皮、生地黄、干地黄、黄岑、黄连、黄柏、栀子、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玄参、芦根、丹皮等。
清,是清法。用清凉、甘寒、苦寒的药物、药剂去医治人的疾病的办法,是热则凉之、寒之的意思。 《
注解伤寒论》有典型的“白虎汤”,还有其他的“茵陈蒿汤”、“大黄黄连汤”,“栀子柏皮汤”,有发表清里的“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还有和补法同用的“竹叶石膏汤”、“白虎人参汤”等等。 各种人体上部、外部的疾病痛苦也即是现代解剖生理学的人的头面、口腔、呼吸系统、淋巴结、皮肤的感染肿痛以及人的体温升高、偏高的疾病都是偏于人的热、实。清凉法是医治人的偏于热、实的主要办法,而且是和汗、吐、下、和、温、补各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地清除人的热、实而达到人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以缓解人的疾病痛苦,使人达到健康地(相对地)生活。 人体的上部、表部是应该具备清凉的景象,才能与人体下部、里部(阴)的温暖达到人整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但是人过服寒凉的药物、药剂就会发生寒的倾向(寒的疾病表现见虚、寒和温法),宜用温、补的方法纠正寒的太偏。 我常用的清凉药物有:石膏、知母、地骨皮、桑白皮、生地黄、干地黄、黄岑、黄连、黄柏、栀子、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玄参、芦根、丹皮等。
清,是清法。用清凉、甘寒、苦寒的药物、药剂去医治人的疾病的办法,是热则凉之、寒之的意思。
《注解伤寒论》有典型的“白虎汤”,还有其他的“茵陈蒿汤”、“大黄黄连汤”,“栀子柏皮汤”,有发表清里的“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还有和补法同用的“竹叶石膏汤”、“白虎人参汤”等等。 各种人体上部、外部的疾病痛苦也即是现代解剖生理学的人的头面、口腔、呼吸系统、淋巴结、皮肤的感染肿痛以及人的体温升高、偏高的疾病都是偏于人的热、实。清凉法是医治人的偏于热、实的主要办法,而且是和汗、吐、下、和、温、补各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地清
除人的热、实而达到人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以缓解人的疾病痛苦,使人达到健康地(相对地)生活。 人体的上部、表部是应该具备清凉的景象,才能与人体下部、里部(阴)的温暖达到人整体内部矛盾(阴阳)的同一。但是人过服寒凉的药物、药剂就会发生寒的倾向(寒的疾病表现见虚、寒和温法),宜用温、补的方法纠正寒的太偏。
我常用的清凉药物有:石膏、知母、地骨皮、桑白皮、生地黄、干地黄、黄岑、黄连、黄柏、栀子、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玄参、芦根、丹皮等。 补是补法。虚者、不足者补之。服用甘味的传统认为补的药物、药剂或禽畜、飞鸟走兽、蛇、虫、鳞、甲等各类动物的皮、毛、肉、骨、血、内脏等去治病叫补法。 补有补气、补血、补肾肝、补肺、补心、补脾、补阳、滋阴等。 补气药有黄芪、党参、红参、白术、淮山等。补血药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等。补气药与补血药同用为气血双补。黄芪、党参、红参、阿胶补肺气。白术、淮山补脾。补益肝、肾药有杞子、苁蓉、补骨脂、吐丝子、川仲、川断、胡桃肉等等。补心的药物有酸枣仁、壳柏子、柏子仁等。补阳属于温补、附子、肉桂、干姜加补气、补血药等。滋阴药有龟板、鳖、甲、五味、萸肉、麦冬、天冬、熟地、干地黄、沙参、玉竹、百合、龙骨、牡蛎等,滋阴偏于清凉法。 至于禽畜、飞鸟走兽、蛇、虫、鳞、甲类等药物用途,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指动物的肢、爪、头尾、心、肺、肝、肾、脾、胆、胃、肠等器官组织),虽然不全正确,也有一些道理。
补法对于人的成长、发育、疾病、衰老整个生命过程的总体上是基础性的、长期性、持久性的。对于慢性病、长病久病和虚弱的人、中老年人尤是如此。但这只能在中医药纲领规律、原则、条件、方针、目的的彻底、全面、完整、明确的认识之下以及在其他汗、吐、下、和温、清、消各法各方面的联系和配合、结合,在具体的实际中活的运用之下,补法才能具备其长期性、持久性的意义。要不然补法也会发生、出现“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弊端。
过多地服用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红参之类甘、温的补药、补剂,人体的下部、里部(阴)乃至整个身体会出现更虚。原因是辛、甘、温发散为阳,过多过度的服用辛、甘、温的补药、补剂,造成人内部的元气、真气提升、散发过度,造成人的手足常觉发热,人体表面、外部比常人暖、热,造成人劳动或各种付出体力的活动中容易出汗,人体内的元气、真气容易随汗而泄漏,并且也可以在大小便的同时暗暗地有形或无形地流失。人体下部、里部在不知、不觉中虚寒之极,稍有不慎或在睡觉醒来无意之中腰椎、髋关节突然而痛、并会疼痛之极。这是“物极必反、器满则倾”和“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道理。 当长期服用温补药物、药剂达到“气增而久”时,从事体力劳动、辛苦劳累的人常常感到肚脐、丹田一带空虚无力,时时腰椎中活动障碍,甚而会发生腰椎、髋关节疼痛之极,不能动弹、不能坐、不能站立。这个时候仍要大剂温补,但要加酸收、敛涩的药物按照唯物辩证法医药学纲领、规律、原则、条件、方针去达到符合客观的目的地具体地治疗之。 从事脑力劳动、休闲舒适的人,过度服用温补的药物、药剂达到“气增而久”时是怎样的现象呢?我不能够确切地知道。但当我不从事体力劳动以来则由原来极虚寒的身体变成了发生了许多各种热、实现象的身体。具体治疗经过且看后文。 常用的补益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物汤加四君汤为“八珍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独参汤”,“保元汤”,“生脉饮”,“全匮肾气丸、汤”等等。 消是消导和渗利的办法。消法最容易消削损伤人的元气、真气。汗、吐、下、和、温、清、补七法都能够使人的整体中的矛盾得到同一,都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达到充分正常,都通够达到消法的目的。我对“平胃散”、“保和丸”、“三消饮”,菜菔子、车前子、泽泻等消导、通利的药剂、药物很少应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注:《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4页)《本草秘录》中,茯苓:“味甘、淡、气平,降也,阳中阴也,无毒。有赤白二种,白者佳,赤者也可用。入心、脾、肺、肝、肾、五脏,亦可入膀胱、大小肠、膻中、胃经。助阳利窃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利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祛痰火、益肺,和魂舒魄,开胃厚肠,去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但我在服用地黄汤过程中,每服之后觉累软疲倦,先减去泽泻再减丹皮,仍觉累软、疲倦而且尿频,乃最终认定茯苓是容易削损人的真气、元气的药物。人体上部、外部热实的时候,人体的收摄、秘藏真气、元气的能力降低,再加茯苓的渗利,就是泄之再泄,人体的真气、元气的泄漏就更加虚、就感觉累软疲倦。这样人体的上部、外部就更加热实。假如人体下部、里部虚、寒的时候,人体已经缺乏生命的能量和热量生发、转化出正常的阴中之阳,再加茯苓的渗利,正就是雪上加霜,人就更加虚寒了,人就更感累软疲倦。其他渗利的药物、药剂也是如此的理由。今我很少用茯苓。
消法的消导缺乏唯物辩证法医药学的纲领、规律、原则、条件,达不到自然规律的自然面然的通利,人的生命之元气、真气(热量、能量)会在、容易在单纯的、直线性的消导、利尿中受到严重的损伤乃至立时丧失生命。 消法的利尿是所有医药学中最危险的用药与医治方法。
人的任何疾病痛苦、哪怕是一种很轻微的疾病或不适,人的本身整体中都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用唯物辩证法医药学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的药物、方剂对人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曲折变化、机动灵活的。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既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也有各法之间的联系性与影响性。在对人的疾病的具体的实施治疗中,要按照人的本身整体中主要矛盾(阴阳)的同一的规律、同一的原则、条件,同一的方针具体地分析、研究诊治对象的具体的实际问题,要小心谨慎地、机动灵活地、具体地处方用药。要密切地注意治疗对象服药后的表现,观察其、了解其以检查主观的治疗计划、方案是否达到符合方针,是否达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目的;要随时准备调整、纠正方法或调整用药以及调整用药量;还要根据治疗对象服药后的疾病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原来的治疗计划、方案以求不断达到符合唯物辩证法医药学治疗方针、达到符合客观实际(治疗对象)的目的(参考系)而最终达到控制、缓解、痊愈治疗对象的疾病痛苦。
总之,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都是为了解决人体中虚、寒,热、实的太过偏差,而达到人本身整体中主要矛盾(阴阳)的互相对立、互相吸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发生和运动,达到人体中新陈代谢的充分正常、达到整个人体对空气和地球重力等自然界的巨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消除、缓解、控制疾病痛苦;达到人类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内人的健康、人的生活、人的生命存在的各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