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冒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孕妇感冒怎么办

来源:复禾健康网

妊娠早期呼吸功能发生变化,18周时,孕妇的耗氧量增加10~20%。而肺的通气量增加达40%,为达到孕妇本身和胎儿对氧的需求量,孕妇往往过度换气。胎儿在母体内无呼吸功能,完全靠母体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孕妇常感气短、呼吸困难。由于过度通气,吸入更多的尘埃,加上孕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很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孕妇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妊娠合关呼吸系统疾病时,病情多易加重。何种感冒对胎儿有影响?一般的感冒,症状较轻,如流清涕,打喷嚏,对胎儿影响不大,也不必服药,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但在妊娠早期,主要是胎儿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时间,若患流行性感冒,且症状较重,则对胎儿影响较大,此间服药对胎儿也有较大风险。已知与人类有关的流感病毒有300多种,目前已知其中有13种病毒在感染母体后可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低能、弱智、各种畸形,早产、流产,甚至死胎。孕期前3个月:在这3个月孕妇应该禁用一切药物,如果感冒了要根据以下两种情况分别对待。情况一:感冒不发烧,或者发烧时体温不超过38度。这种情况下孕妇一般会出现流清涕、打喷嚏等轻微感冒症状,可以不予以治疗,对胎儿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孕妇有咳嗽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服用一些安全的对胎儿没有影响的药物。情况二:如果孕妇感冒时发烧高达39度以上,并且持续3天以上。倘若孕妇是在排卵期后2周内患感冒,则可用药而不会对胎儿有影响。若排卵期2周以后患感冒,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为这时胎儿的中枢神经已开始发育。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劝孕妇终止妊娠。孕中期:此时要慎重用药,像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应慎用,最好尽量不用。如果发烧,可询问医生选择一些毒副反应较少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羌活、金银花等都有较好疗效。中成药如银翘解毒丸、复方大青叶注射液、银黄口服液等都可以服用。对于常见的抗感冒药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不宜服用。若感冒伴有高烧,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不要吃消炎痛,这是孕妇禁忌的退热药。孕晚期:这时服用感冒药一般来说对孕妇、胎儿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了。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用药不可取。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主要药物利弊

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对孕妇又不是安全用药,所以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1、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宜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2、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3、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4、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预防最重要。

怀孕期间的妇女应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加介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韧带拉伤吃什么食物 下一篇:新生儿反应低下是怎么引起的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过敏性鼻炎会引起嗅觉减退吗

回答:过敏性鼻炎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嗅觉减退的症状。因为患者在过敏性鼻炎发作后,鼻腔内会出现大量的...

药品推荐

孕妇清火丸

孕妇清火丸

商丘市金马药业有限公司
同仁堂 孕妇清火丸

同仁堂 孕妇清火丸

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
孕妇金花片

孕妇金花片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头部 > 孕妇感冒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