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在发作的时候,很多的患者都感觉到非常的苦恼,面对腹泻和腹痛的时候,患者都会感觉到苦不堪言,在生活中,患有乳糜泻的患者并不多见,发病的原因也是一团迷雾,我们请有关的专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乳糜泻的病因有哪些吧!
发病原因
DICKE首先注意患本病的人多吃面食,如不进面食,症状即可缓解,因而提出麦胶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其后RUBIN证实了这一观点。RUBIN将麦粉注入静止期病人空肠中,可以引起症状,同时发现肠黏膜有病理改变。
麦粉含有10%~15%的麦胶,麦胶可被酒精分解为麦胶蛋白及麦谷蛋白。前者系30~75KD的多肽,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Α-、Β-、Γ-及Ω-4个部分,Α-部分证实有毒性,而后3种尚不肯定。
发病机制
关于麦胶蛋白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
1.遗传学说很明显本病与遗传有关,因为亲属之间的发病率远高于对照人群,同胞兄弟之间HLA的一致性为30%,孪生兄弟之间可高达90%,HLA-B8及HLADR3在美国及北欧本病高发区阳性率为60%~90%。最近又发现HLADQΩ2的阳性率可达90%。
2.免疫学说病人小肠黏膜固有层及表层细胞间主要是TCD8淋巴细胞较正常人增多2~6倍,这些细胞可分泌细胞毒素如干扰素等调控细胞间HLA抗原以损伤细胞。此外免疫球蛋白IgA增高,血浆中抗麦胶蛋白的IgA及IGG抗体增多。肠腔分泌物中有60%可以发现抗脂肪泻抗体。此外麦胶蛋白含有8个氨基酸的序列与人肠道腺病毒的EIB蛋白的序列相同,因而两者有共同抗原性。临床上血清学也证实本病病人在病前有过腺病毒感染的百分率很高。因此服麦胶蛋白后数小时即出现过敏反应发生腹泻。
3.酶缺乏学说正常小肠黏膜层中有一种特殊的多肽水解酶。可以水解麦胶蛋白使其分解成更小的分子而失去毒性。当病人发病时此酶减少,但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此酶即恢复正常,再患病时又可减少,因此两者的因果关系尚难肯定,须进一步研究。
主要病理变化位于小肠黏膜,可用小肠镜获取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也可用小肠黏膜活检器获得。活体镜检可见绒毛变形变平;光镜下无可辨绒毛结构,隐窝肥厚、分支,可见核分裂像增多,基底膜有片状增厚。黏膜内炎细胞浸润,上皮层主要是淋巴细胞。偶尔可见嗜酸细胞,不见浆细胞,与正常小肠黏膜不一样的是这些细胞位于吸收细胞核水平以下,较分散,在固有层主要是浆细胞的浸润。随着病变的进展。
乳糜泻的病因我们都非常的清楚了,这种疾病的病因是非常多的,只要我们的患者在生活中预防乳糜泻就可以了,这种疾病一般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希望患者在生活中保存愉快的心情,积极的面对治疗,祝患者们身体健康,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