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不会致死,但严重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血小板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轻度血小板减少时,出血风险较低,皮肤瘀斑可能自行消退。部分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或采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出血诱因。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急情况。若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且伴随活动性出血,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合并感染、创伤或手术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密切监测。妊娠期患者可能出现胎盘早剥等并发症,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出现头痛、呕血、黑便等警示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出血或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二线治疗。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有助于维持血管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