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主要通过Gleason评分和TNM系统进行评估,用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1、Gleason分级系统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核心标准,通过对肿瘤腺体结构分化程度的显微镜下观察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2-10分,分数越高代表肿瘤分化越差。其中6分及以下为低级别癌,7分为中级别癌,8-10分为高级别癌。评分依据主要肿瘤区域和次要肿瘤区域的形态学特征,各区域分别评1-5分后相加得出总分。该评分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是预测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2、TNM临床分期TNM分期系统通过评估原发肿瘤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状态进行综合分期。T分期依据直肠指检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局部侵犯程度,分为T1-T4期。N分期通过影像学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分期判断是否存在骨、肺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合后形成I-IV期,其中I期为局限性早期癌,IV期已发生远处转移。准确分期有助于制定手术、放疗或系统治疗策略。
3、危险度分层结合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可将前列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层次。低危组指PSA小于10ng/ml且Gleason评分≤6的T1-T2a期肿瘤。中危组为PSA10-20ng/ml或Gleason评分7分的T2b期肿瘤。高危组包括PSA超过20ng/ml、Gleason评分8-10分或T3-T4期肿瘤。这种分层对选择主动监测或积极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4、病理分期病理分期通过根治术后标本检查确定,比临床分期更准确。pT2期指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内,pT3期突破包膜或侵犯精囊,pT4期累及邻近结构。手术切缘阳性情况、神经侵犯程度等病理细节也会影响预后评估。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的对比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和调整后续管理方案。
5、分子分型进展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学的分子分型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检测PTEN缺失、ERG基因融合、SPOP突变等分子特征,可将前列腺癌分为管腔型、基底型等亚型。循环肿瘤DNA检测也有助于评估肿瘤异质性和监测治疗反应。这些新型分类方法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但目前尚未完全取代传统分级分期系统。
前列腺癌患者确诊后应完善分级分期评估,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PSA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疗效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番茄红素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应避免骑自行车等可能压迫会阴部的活动。出现骨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