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通常建议就诊于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部分医院可能设有抑郁症专病门诊。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重大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1、精神心理科精神心理科是抑郁症诊疗的核心科室,医生会通过临床访谈、心理评估量表如PHQ-9、HAMD等工具进行诊断。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需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该科室还可提供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疗法等心理干预。
2、心理科部分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可处理轻中度抑郁症,侧重心理咨询与非药物干预。医生可能采用沙盘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善患者情绪调节能力。若发现伴随严重自杀倾向或精神病性症状,会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医院。
3、神经内科当抑郁症与器质性脑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后抑郁相关时,需神经内科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排除脑部病变,并协同精神科制定治疗方案。此类患者可能需使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等兼顾神经修复作用的药物。
4、心身医学科针对由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等躯体问题诱发的抑郁症,心身医学科可提供整合治疗。科室常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小剂量米氮平片,同时处理原发躯体症状与抑郁情绪。
5、中医神志病科中医将抑郁症归为"郁证"范畴,神志病科医生通过辨证施治,可能使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中成药,配合针灸、耳穴压豆等传统疗法调节气血运行。
抑郁症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家属应避免指责患者"想不开",鼓励其按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若出现自杀念头或症状加重,须立即陪同就医。
肝病通常属于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部分情况需转诊至感染科、肝胆外科或肿瘤科。肝病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因素有关。
1、消化内科消化内科是肝病最常见的首诊科室,负责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外的肝病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可在此科室就诊。消化内科医生会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等初步评估病情,若需专科治疗可能转诊至肝病科。
2、肝病科肝病科是肝病诊疗的专科,主要针对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长期管理。该科室可开展肝纤维化扫描、肝穿刺活检等深度检查,并对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进行专业处理。部分三甲医院设有独立肝病科。
3、感染科感染科主要负责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肝病的诊治,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该科室可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抗病毒治疗方案制定,并对肝炎活动期患者实施隔离管理。我国部分医院将感染科与肝病科合并为感染肝病中心。
4、肝胆外科肝胆外科处理需手术干预的肝病,如肝囊肿、肝脓肿、肝胆管结石等。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进行断流术或分流术。肝癌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也由该科室实施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评估。
5、肿瘤科肿瘤科参与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及介入治疗等。该科室常与肝胆外科联合开展多学科诊疗,对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经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
肝病患者就诊前建议完善肝功能、肝炎病毒筛查、影像学等基础检查。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肝硬化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腹围及意识状态。所有肝病患者均须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