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这两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丧失,主要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药物毒性等因素有关。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易引发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颤。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促等心肌缺血症状,需通过冠脉介入或搭桥手术改善血供。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异常,容易形成异常电传导通路。心肌纤维化区域可能成为心律失常起源点,表现为心悸、晕厥前兆。β受体阻滞剂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常用防治手段。
3、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会显著影响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高钾血症则抑制传导系统,均可诱发多形性室速。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及时纠正失衡状态。
4、遗传性综合征: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患者存在特定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易突发尖端扭转型室速,青少年时期就可能出现晕厥发作,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5、药物因素: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也可能延长QT间期,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预防心脏性猝死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规律有氧运动。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筛查,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突发意识丧失时需立即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早期电复律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
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泡沫痰,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痰中带血表现为咳出的痰液中混有血丝或血块,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可能反复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可能加重,疼痛部位通常与肿瘤位置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与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有关。少数患者会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乏力感,可能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有关。
建议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