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控制原发病针对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措施。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或失血需快速补液或输血;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需使用甲泼尼龙片等免疫抑制剂;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需解除梗阻。原发病控制后肾功能可能逐渐恢复。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伴随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血钾超过5.5mmol/L需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抗心肌毒性,配合胰岛素葡萄糖溶液促进钾离子转移。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同时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
3、营养支持患者需采用低钾、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可补充复方α-酮酸片帮助减少氮质废物产生。对于无法进食者,需通过肠外营养提供热量,维持每日30-35kcal/kg的能量供给,避免负氮平衡加重肾功能损害。
4、药物治疗呋塞米注射液可用于少尿期促进排尿,但需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肾性贫血,碳酸镧咀嚼片控制高磷血症。合并感染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注射液的剂量,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
5、肾脏替代治疗当出现严重高钾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尿毒症症状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每周3-4次;CRRT适合合并多器官衰竭的重症患者,可24小时持续缓慢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量体重。饮食应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观察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会阴清洁,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需严格控制水分、钠、钾、磷及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主要原则包括限制高钾食物、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高磷食物。
1、限制高钾食物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排钾能力下降,需避免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钾食物,防止血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可选择苹果、白菜等低钾蔬果,烹饪时用水浸泡或焯水减少钾含量。每日钾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需监测血钾水平调整饮食。
2、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烹调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每日脂肪摄入低于50克。合并高血压者需进一步减少盐分至2克以下。
3、适量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按0.6-0.8克/公斤体重计算,优先选择鸡蛋清、鱼肉等生物价高的优质蛋白。避免红肉、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减少氮质废物蓄积。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至1-1.2克/公斤体重。
4、控制液体摄入每日液体总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包含饮水、汤粥等所有液体。使用有刻度的杯子计量,避免口渴可含冰块缓解。合并心衰者需更严格限制,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5、避免高磷食物限制奶制品、坚果、可乐等高磷食物,每日磷摄入低于800毫克。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等磷结合剂,餐中嚼服以降低血磷。定期检测血磷水平,维持1.13-1.78mmol/L范围。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根据肌酐清除率动态调整饮食方案。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烧烤煎炸。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营养支持可考虑肾病专用配方粉补充能量。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及体重变化,配合医生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