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稳定、预防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脑室出血是指脑室系统内出血,多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外伤等因素引起,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室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对于昏迷患者,可采取侧卧位,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改善缺氧状态,减少脑组织损伤。
2、控制血压稳定血压过高可能导致再出血,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使用尼莫地平、乌拉地尔等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降压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脑灌注不足。
3、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等脑疝征兆时需立即处理。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室出血可能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需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检测电解质。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液方案,维持内环境稳定。
脑室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日常照护。定期随访复查头部CT,评估恢复情况。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激。
上气道梗阻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气道通畅、调整体位、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心理疏导等。上气道梗阻可能与异物阻塞、炎症反应、过敏反应、肿瘤压迫、喉部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音、声音嘶哑、发绀等症状。
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使用吸痰器辅助排痰。对于异物阻塞者需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幼儿可采用背部叩击法。湿化气道可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痰液黏稠者可配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治疗。
2、调整体位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颈部轻度伸展。婴幼儿可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利用重力促进异物排出。急性喉炎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加重喉头水肿,睡眠时垫高肩背部15-30度。
3、控制感染细菌感染引起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过敏因素导致者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喉部水肿明显时,短期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4、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2在92%以上。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三凹征变化,备好气管插管包。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因呼吸困难导致的脱水,心率超过140次/分需警惕呼吸衰竭。
5、心理疏导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缓解患者焦虑,儿童患者可通过玩具分散注意力。指导家属掌握正确拍背手法,解释氧疗设备的使用目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建立应急预案卡片。
护理期间保持环境温度18-22℃,湿度50-60%。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进行吹气球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复查喉镜,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接触性过敏者需佩戴标识手环。夜间睡眠建议使用加湿器,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