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吐血晕倒需立即就医,可能由溃疡穿孔、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侵蚀血管、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止血、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内镜下止血急诊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采用钛夹夹闭、电凝止血或注射肾上腺素等方式直接处理活动性出血。该方法适用于溃疡面渗血或小动脉喷射性出血,能有效降低再出血概率。操作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严重休克者需先稳定循环。
2、药物止血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必要时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减少内脏血流。止血药物如血凝酶、氨甲环酸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者,但需警惕血栓风险。
3、输血支持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表现时需紧急输血,优先输注浓缩红细胞改善组织缺氧。大量出血者需按1:1比例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障碍。输血过程中需监测心率、血压及尿量,警惕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
4、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失败或溃疡穿孔者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溃疡缝扎术等外科干预。手术指征包括每小时出血量超过500毫升、24小时内输血超过6单位、反复呕血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龄或合并多器官衰竭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性。
5、病因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包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溃疡应停用致病药物,改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需由心血管科医生评估停药风险,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
胃溃疡出血急性期需绝对禁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逐步尝试清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恢复期应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食物,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羹等促进黏膜修复。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遵医嘱持续服用抑酸药物8-12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出现黑便、乏力等贫血症状及时返院检查。
慢性胃溃疡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等。慢性胃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1、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慢性胃溃疡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偏左,呈现隐痛、钝痛或灼烧感。疼痛具有规律性,常在餐后1-2小时出现,持续数小时后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进食或服用抑酸药物后可暂时减轻。疼痛反复发作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溃疡位置及严重程度。
2、反酸嗳气反酸嗳气由胃酸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患者常感觉胸骨后灼热感或口苦。嗳气多因胃内气体增多导致,可能与溃疡引起的胃肠动力紊乱有关。症状加重时可伴随食管烧灼感,长期反酸可能诱发反流性食管炎。建议避免饱餐、睡前2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缓解症状。
3、食欲减退慢性胃溃疡患者因进食后疼痛加剧,常主动减少食量导致食欲减退。胃黏膜修复功能受损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部分患者出现早饱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少量多餐补充营养。若伴随持续呕吐或吞咽困难,需警惕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4、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是慢性胃溃疡的常见伴随症状,多因疼痛限制进食、营养吸收障碍所致。短期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评估是否存在恶性溃疡或肿瘤。建议记录每日饮食摄入量,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鱼肉、豆腐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5、黑便黑便提示溃疡出血,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柏油样。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大量出血时可伴随呕血、心悸、头晕等失血症状。发现黑便应立即就医,通过胃镜明确出血点并止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慢性胃溃疡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限制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严格遵医嘱完成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或便血加重等急症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