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通常不能通过血常规检查直接确诊。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但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
血常规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主要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结核感染早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转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部分患儿会出现轻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可能加快。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细菌性肺炎、病毒感染等疾病也可出现类似变化。
结核病确诊需依赖特异性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提示结核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较高,对卡介苗接种干扰较小。痰液或胃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金标准,但儿童标本获取困难且培养周期长。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粟粒样改变等典型表现,必要时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或淋巴结活检。
家长发现儿童存在长期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不增等结核病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日常需保证患儿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与活动性结核患者接触。居住环境保持通风,患儿使用物品定期消毒,按规范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