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疼可能是阑尾炎,也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痉挛或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阑尾炎通常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需结合临床检查确诊。
1、胃肠功能紊乱儿童胃肠发育不完善,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易出现阵发性腹痛,多伴有腹胀、食欲下降。建议家长通过热敷腹部、调整饮食为易消化的米粥或面条缓解症状,避免食用冰淇淋等刺激性食物。若持续不缓解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菌群。
2、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后,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隐痛,可能伴有低热。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给予清淡饮食如南瓜羹、苹果泥,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抗感染。
3、肠痉挛因肠道平滑肌阵发性收缩引发绞痛,常见于暴饮暴食或进食产气食物后,疼痛多为间歇性,排便排气后可减轻。家长可帮助孩子顺时针按摩腹部,饮用温热的红糖姜水缓解痉挛,必要时使用颠茄片解痉,但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
4、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或过量冷饮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腹痛伴腹泻、恶心等症状。建议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逐渐恢复饮食时优先选择蒸苹果、焦米汤等收敛性食物。严重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
5、阑尾炎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可为脐周疼痛后固定至麦氏点,伴随发热、呕吐及拒按现象。家长发现孩子蜷缩体位、拒绝跳跃动作时需高度警惕,应立即就医。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保守治疗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儿童腹痛期间家长应记录疼痛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保持饮食清淡温和,适当补充电解质水防止脱水。若腹痛持续超过2小时不缓解、出现高热或血便,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日常注意培养孩子规律饮食习惯,餐前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定期进行寄生虫筛查。
小腹按压疼痛可能是阑尾炎,也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统结石、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他疾病引起。阑尾炎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但需结合临床检查确诊。
1、阑尾炎阑尾炎初期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6-8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伴随发热、恶心呕吐。查体可见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或CT可辅助诊断。确诊后需禁食并静脉补液,轻症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化脓性或穿孔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亢进。热敷腹部或饮用温水可缓解,必要时使用颠茄片解除平滑肌痉挛。建议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馒头,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
3、泌尿系统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放射至下腹部,疼痛呈绞痛性质,伴血尿、尿频。B超可见结石影,尿液检查显示红细胞增多。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口服排石颗粒促进排出,剧烈疼痛时可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
4、盆腔炎女性出现下腹双侧压痛伴阴道分泌物增多时,需考虑盆腔炎。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超声显示输卵管增粗。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卧床时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渗出局限。
5、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因素诱发的肠道敏感表现为左下腹为主的可变位置压痛,排便后缓解。粪便检查无异常,可口服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改善菌群。每日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避免摄入乳糖或高FODMAP食物。
出现小腹压痛建议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腹部,单次不超过20分钟。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伴随发热或呕吐,需立即就诊普外科或急诊科。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前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妊娠期女性出现下腹痛应优先排查产科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