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检查主要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电生理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基础的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类型。可识别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早搏等常见心律失常,检查过程无创且快速,但仅能捕捉检查时的心电变化。
2、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通过24-48小时持续监测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适用于阵发性心悸患者。设备便携可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变化,能发现偶发早搏、夜间心动过缓等常规心电图易漏诊的情况。
3、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排查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可检测心肌肥厚、瓣膜病变、心腔扩大等异常,对房颤合并血栓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4、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技术明确复杂心律失常机制,适用于射频消融术前定位。属于有创检查但精准度高,可诱发临床难以捕捉的室速、房扑等恶性心律失常。
5、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诱发隐匿性心律失常,评估心肌缺血相关性心律异常。采用平板或踏车运动逐步增加心脏负荷,对劳力性心悸患者的诊断意义显著。
确诊心律失常后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晕厥或胸痛加重时立即就医。
心律失常伴气短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方式改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剧烈运动。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荷。若出现心悸症状可尝试深吸气后屏气,再缓慢呼气。
2、吸氧治疗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可通过鼻导管以2-4升/分钟流量吸氧。长期慢性缺氧者建议配备家用制氧机,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指尖血氧。吸氧可改善心肌供氧,缓解窦房结功能异常引发的心动过缓。
3、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缓慢性心律失常需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或心宝丸。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需联用地高辛片,用药期间须定期复查心电图。
4、心脏电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通过100-200焦耳电能同步直流电击恢复窦性心律。术前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镇静,术后24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ST段改变。
5、射频消融术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特定类型心律失常,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术后需卧床12小时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该技术对预激综合征治愈率可达90%。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饮食选择低钠高钾的香蕉、菠菜等,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00毫升。定期监测血压和脉搏,若出现持续胸痛或意识丧失需立即呼叫急救。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血管痉挛。